基于大数据的南京主城区商业中心体系评价
发布时间:2021-08-15 11:18
大数据为城市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方法。传统的城市商业中心体系研究方法相对局限,尤其量化研究深度不够。基于大数据定量评估方式,结合公众参与,形成了“大数据+公众反馈”的商业中心体系评价模式,它可以客观、科学与量化的反映出城市商业中心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特征。文章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物质空间属性要素,基于POI商业网点、房价、人口、城市基础信息等大数据,选取商业聚集中心性、商业设施服务水平、商业业态同位性、业态吸引力四个指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南京主城区现状含商业设施的用地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衡量各用地的商业化程度。结合公众问卷评估的方法来定位公众对南京商业化水平的认知,以此来反馈大数据评估结果。进而与《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07-2020)》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5)的商业中心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规划确定的城市商业中心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南京商业中心体系规划与实施的优化提供相应建议。综合大数据量化评估和公众反馈结果,并与现行商业网点规划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南京主城区的商业中心体系呈现“一主核、五副核(2+3)、多区核、三横轴、一纵轴”的空间结构体系。新街口为主城区范围内唯一...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上篇 《南京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实践成果
第一章 规划背景研究
1.1 规划期限
1.2 规划范围
1.3 规划对象
1.4 规划原则
第二章 规划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2.1 发展定位
2.2 总体战略目标
2.3 发展目标
2.3.1 总量目标
2.3.2 具体目标
第三章 商贸中心体系规划
3.1 体系指标
3.2 商贸中心规划布局引导
3.2.1 市级商贸中心
3.2.2 市级商贸副中心
3.2.3 地区(新城)级商业中心
3.2.4 居住社区(新市镇)级商业中心
3.2.5 基层社区级商业中心
3.3 市级商贸中心规划布局
3.3.1 新街口市级商贸中心
3.3.2 河西市级商贸中心
3.3.3 城南市级商贸中心
3.4 市级商业副中心规划布局
3.4.1 东山市级商业副中心
3.4.2 江北市级商业副中心
3.4.3 仙林市级商业副中心
3.4.4 湖南路市级商业副中心
第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4.1 建设期限
4.2 规划目标
4.2.1 商贸中心体系建设
4.2.2 大中型商业零售设施建设
4.2.3 商品交易市场建设
4.2.4 商业街(区)建设
4.2.5 物流基地建设
4.2.6 定点生猪屠宰场建设
4.2.7 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
附图
下篇 基于大数据的南京主城区商业中心体系评价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内涵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4.3 国内外研究总结
1.5 研究主要内容
1.6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南京商业研究的价值与现行规划解析
2.1 南京商业研究的价值
2.2 南京商业网点规划解析——《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07-2020年)
2.2.1 规划背景
2.2.2 规划对象及阶段
2.2.3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2.2.4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解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3.1 分析数据
3.2 不同商业网点分布研究
3.2.1 购物商业密度分布
3.2.2 餐饮商业密度分布
3.2.3 生活服务商业密度分布
3.2.4 商业分布三维可视化研究
3.3 不同商业网点布局相关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状城市商业化水平评估体系构建
4.1 评估涉及支撑数据
4.2 评估对象
4.3 评估因子说明
4.4 各因子深入解析
4.4.1 商业聚集中心性研究
4.4.2 商业配套服务水平研究
4.4.3 商业业态局部同位度研究
4.4.4 业态吸引力水平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状南京主城区商业中心体系评价与现行规划比较
5.1 现状南京主城区商业中心体系评价
5.1.1 评价因子权重
5.1.2 评价具体说明
5.2 评价结果公众反馈
5.2.1 问卷反馈内容
5.2.2 反馈大数据评估
5.3 商业中心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5.4 现行商业网点规划对比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行商业网点规划反思及规划建议
6.1 现行商业网点规划反思
6.2 规划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展望
7.2 论文后续讨论
7.2.1 文章研究不足
7.2.2 后续思考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开放数据的西安城市中心体系识别与优化[J]. 郑晓伟. 规划师. 2017(01)
[2]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空间模式[J]. 吴康敏,张虹鸥,王洋,吴旗韬,叶玉瑶.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8)
[3]基于POI数据的广州零售商业中心热点识别与业态集聚特征分析[J]. 陈蔚珊,柳林,梁育填. 地理研究. 2016(04)
[4]设施POI的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及范围界定[J]. 禹文豪,艾廷华,周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4)
[5]南通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特色探讨[J]. 龚宝生,李祖良. 江苏城市规划. 2015(03)
[6]基于空间句法和POI信息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 周垠,张诚,崔铭,李楠,陈鹏. 四川建筑. 2014(06)
[7]县级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J]. 汪炎伟,马晓冬. 小城镇建设. 2014(03)
[8]2004-2008年北京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J]. 张珣,钟耳顺,张小虎,王少华.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8)
[9]大型商业中心开发的空间影响分析——以上海五角场地区为例[J]. 王德,段文婷,马林志.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2)
[10]基于空间网络分析工具(UNA)的传统村落旅游商业选址预测方法初探——以西递村为例[J]. 陈晓东. 建筑与文化. 2013(02)
博士论文
[1]天津城市商业体系和规划布局结构发展研究[D]. 李政.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宁波市鄞州新城区社区商业设施配置与空间布局研究[D]. 徐波.浙江大学 2016
[2]基于城市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研究[D]. 于翔.浙江大学 2014
[3]长沙城市轨道交通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 辛飞.湖南大学 2012
[4]轨道交通影响下的武汉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蒋宇.湖南大学 2011
[5]体验式购物中心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互动研究[D]. 周慧.湖南大学 2011
[6]基于GIS的城市商业中心等级体系评价研究[D]. 刘军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兰州市商业空间结构探析[D]. 张宏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8
[8]社区商业空间规划与消费行为的互动[D]. 陆文隽.同济大学 2008
[9]石家庄市商业网点分布现状及其布局优化研究[D]. 陈红娟.河北师范大学 2006
[10]新时期南京老城商业中心体系发展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D]. 郑瑞山.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44448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上篇 《南京商业网点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实践成果
第一章 规划背景研究
1.1 规划期限
1.2 规划范围
1.3 规划对象
1.4 规划原则
第二章 规划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2.1 发展定位
2.2 总体战略目标
2.3 发展目标
2.3.1 总量目标
2.3.2 具体目标
第三章 商贸中心体系规划
3.1 体系指标
3.2 商贸中心规划布局引导
3.2.1 市级商贸中心
3.2.2 市级商贸副中心
3.2.3 地区(新城)级商业中心
3.2.4 居住社区(新市镇)级商业中心
3.2.5 基层社区级商业中心
3.3 市级商贸中心规划布局
3.3.1 新街口市级商贸中心
3.3.2 河西市级商贸中心
3.3.3 城南市级商贸中心
3.4 市级商业副中心规划布局
3.4.1 东山市级商业副中心
3.4.2 江北市级商业副中心
3.4.3 仙林市级商业副中心
3.4.4 湖南路市级商业副中心
第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4.1 建设期限
4.2 规划目标
4.2.1 商贸中心体系建设
4.2.2 大中型商业零售设施建设
4.2.3 商品交易市场建设
4.2.4 商业街(区)建设
4.2.5 物流基地建设
4.2.6 定点生猪屠宰场建设
4.2.7 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
附图
下篇 基于大数据的南京主城区商业中心体系评价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内涵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4.3 国内外研究总结
1.5 研究主要内容
1.6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南京商业研究的价值与现行规划解析
2.1 南京商业研究的价值
2.2 南京商业网点规划解析——《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07-2020年)
2.2.1 规划背景
2.2.2 规划对象及阶段
2.2.3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
2.2.4 近期建设规划目标解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3.1 分析数据
3.2 不同商业网点分布研究
3.2.1 购物商业密度分布
3.2.2 餐饮商业密度分布
3.2.3 生活服务商业密度分布
3.2.4 商业分布三维可视化研究
3.3 不同商业网点布局相关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状城市商业化水平评估体系构建
4.1 评估涉及支撑数据
4.2 评估对象
4.3 评估因子说明
4.4 各因子深入解析
4.4.1 商业聚集中心性研究
4.4.2 商业配套服务水平研究
4.4.3 商业业态局部同位度研究
4.4.4 业态吸引力水平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状南京主城区商业中心体系评价与现行规划比较
5.1 现状南京主城区商业中心体系评价
5.1.1 评价因子权重
5.1.2 评价具体说明
5.2 评价结果公众反馈
5.2.1 问卷反馈内容
5.2.2 反馈大数据评估
5.3 商业中心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5.4 现行商业网点规划对比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现行商业网点规划反思及规划建议
6.1 现行商业网点规划反思
6.2 规划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7.1.1 研究结论
7.1.2 研究展望
7.2 论文后续讨论
7.2.1 文章研究不足
7.2.2 后续思考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开放数据的西安城市中心体系识别与优化[J]. 郑晓伟. 规划师. 2017(01)
[2]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空间模式[J]. 吴康敏,张虹鸥,王洋,吴旗韬,叶玉瑶.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8)
[3]基于POI数据的广州零售商业中心热点识别与业态集聚特征分析[J]. 陈蔚珊,柳林,梁育填. 地理研究. 2016(04)
[4]设施POI的局部空间同位模式挖掘及范围界定[J]. 禹文豪,艾廷华,周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04)
[5]南通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特色探讨[J]. 龚宝生,李祖良. 江苏城市规划. 2015(03)
[6]基于空间句法和POI信息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 周垠,张诚,崔铭,李楠,陈鹏. 四川建筑. 2014(06)
[7]县级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J]. 汪炎伟,马晓冬. 小城镇建设. 2014(03)
[8]2004-2008年北京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J]. 张珣,钟耳顺,张小虎,王少华.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8)
[9]大型商业中心开发的空间影响分析——以上海五角场地区为例[J]. 王德,段文婷,马林志.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2)
[10]基于空间网络分析工具(UNA)的传统村落旅游商业选址预测方法初探——以西递村为例[J]. 陈晓东. 建筑与文化. 2013(02)
博士论文
[1]天津城市商业体系和规划布局结构发展研究[D]. 李政.天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宁波市鄞州新城区社区商业设施配置与空间布局研究[D]. 徐波.浙江大学 2016
[2]基于城市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研究[D]. 于翔.浙江大学 2014
[3]长沙城市轨道交通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 辛飞.湖南大学 2012
[4]轨道交通影响下的武汉市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蒋宇.湖南大学 2011
[5]体验式购物中心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互动研究[D]. 周慧.湖南大学 2011
[6]基于GIS的城市商业中心等级体系评价研究[D]. 刘军伟.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兰州市商业空间结构探析[D]. 张宏霞.西北师范大学 2008
[8]社区商业空间规划与消费行为的互动[D]. 陆文隽.同济大学 2008
[9]石家庄市商业网点分布现状及其布局优化研究[D]. 陈红娟.河北师范大学 2006
[10]新时期南京老城商业中心体系发展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D]. 郑瑞山.东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44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34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