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8 22:06
  粮食安全作为我国战略安全之首,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而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虽然粮食连续8年增产,供求基本平衡,但国家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一,粮食比较效益下滑,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其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耕地和淡水等农业资源的减少,严重制约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一些地方出现耕地用途非农化、农村产业非农化现象;其三,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态势明显,我国口粮消费稳定增长,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长较快,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压力加大;其四,国际农业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石油、粮食和金融三大危机的危害已经传导到国际农产品贸易之中,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给全球农产品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面对粮食安全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站在宏观整体和长远稳定的角度,优化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对国家粮食储备的合理规模、层级、布局以及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系,有效调控粮食市场和价格,确保国家...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以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储备规模
        1.3.2 储备布局
        1.3.3 储备体系
        1.3.4 储备制度
        1.3.5 简要评述
    1.4 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1.4.1 基本概念
        1.4.2 理论基础
    1.5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与不足
        1.7.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2 可能的创新点
        1.7.3 本研究不足之处
2 我国粮食安全及其形势分析
    2.1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发展历程
        2.1.1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战略
        2.1.2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战略
        2.1.3 逐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战略
        2.1.4 以“粮食购销市场化”为标志的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战略
    2.2 我国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2.2.1 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2.2 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保证市场稳定的需要
        2.2.3 保障全体居民食品营养安全的需要
    2.3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判断
        2.3.1 我国粮食供求总量
        2.3.2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4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2.4.1 宏观上的制度安排、发展路径选择和地区支持导向有偏差
        2.4.2 粮价偏低、粮农利益得不到保证、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
        2.4.3 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和规模经营的实现都非常困难
        2.4.4 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以保证粮食安全
        2.4.5 对外贸易宏观调节失控、常常发生逆向操作的情形
    2.5 本章小结
3 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1 我国现行的粮食储备状况审视
        3.1.1 我国的粮食储备状态与格局
        3.1.2 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3.1.3 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因素
    3.2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主要环境条件审视
        3.2.1 我国粮食安全的内在规定性及特点
        3.2.2 我国粮食安全的环境条件分析
    3.3 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3.3.1 储备目标与粮食安全
        3.3.2 储备规模与粮食安全
        3.3.3 粮食储备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与粮食安全
    3.4 粮食安全目标下我国粮食储备存在的问题
        3.4.1 对粮食储备的认识不够
        3.4.2 储备粮布局不合理
        3.4.3 储粮基础设施仍显落后
        3.4.4 农户储备条件差
        3.4.5 粮食储备主体多元化
    3.5 我国粮食储备存在问题的原因
        3.5.1 粮食储备目标及目标结构中的各种关系不清
        3.5.2 各储备粮利益主体的责任分工不清
        3.5.3 储备粮管理运作和粮食安全的信息不完全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粮食储备与粮食生产、流通的协调问题分析
    4.1 我国粮食储备与生产、流通不协调的表现及影响
        4.1.1 粮食生产与流通的不协调
        4.1.2 粮食储备与生产的不协调
        4.1.3 粮食储备与流通的不协调
    4.2 粮食储备与生产、流通不协调的原因
        4.2.1 各利益主体目标的不一致和行为方式的不统一
        4.2.2 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4.2.3 政府调控目标的多元化
    4.3 粮食储备与生产、流通协调的方略思考
        4.3.1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协调基础
        4.3.2 重视产销区域格局变化和利益协调
        4.3.3 优化储备布局、完善储备管理
        4.3.4 强化流通环节、注意产销衔接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粮食储备运作问题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1.1 研究方法
        5.1.2 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5.2 粮食储备与价格、产量间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VAR模型阶数的确定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2.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2.5 方差分解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粮食储备规模的确定
    6.1 国家粮食储备规模的确定方法
        6.1.1 FAO标准
        6.1.2 生产周期法
        6.1.3 波动指数法
    6.2 国家储备粮分品种储备规模的确定
        6.2.1 不同品种粮食趋势产量及波动指数的测算
        6.2.2 不同方案下分品种粮食吞吐量的模拟
        6.2.3 模拟结果
    6.3 本章小结
7 国家粮食储备的层级和布局
    7.1 我国粮食储备的不同层级间的利益协调矛盾
        7.1.1 国家储备与地方储备间的利益协调矛盾
        7.1.2 地方储备与地方储备间的利益协调矛盾
        7.1.3 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间的利益协调矛盾
    7.2 我国粮食储备的区域布局
        7.2.1 我国粮食的生产区域
        7.2.2 关于区域布局的争议
    7.3 我国不同粮食作物的品种布局
        7.3.1 稻谷的分布及供求格局
        7.3.2 小麦的分布及供求格局
        7.3.3 玉米的分布及供求格局
    7.4 我国粮食的产销布局
        7.4.1 我国既有粮食产销布局状况分析
        7.4.2 我国粮食产销布局中的安全隐患
        7.4.3 我国粮食产销协调布局的构建
    7.5 本章小结
8 国内外粮食储备体制及启示
    8.1 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
        8.1.1 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现状
        8.1.2 当前粮食储备调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8.2 国外粮食储备模式
        8.2.1 美国的粮食储备
        8.2.2 欧盟的粮食储备
        8.2.3 日本的粮食储备
    8.3 启示
        8.3.1 美国经验的借鉴
        8.3.2 日本经验的借鉴
        8.3.3 欧盟经验的借鉴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9.1.1 审视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
        9.1.2 理清了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9.1.3 揭示了粮食储备与生产、流通不协调性
        9.1.4 实证研究得出稳定价格波动是粮食储备运作的主要目标
        9.1.5 确定了三种粮食作物在四种不同方案下的储备规模
        9.1.6 揭示出我国粮食产销布局中的问题
    9.2 粮食储备功能强化和体系完善的对策建议
        9.2.1 强化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9.2.2 强化粮食储备功能,促进粮食储备体系完善
        9.2.3 重视粮食生产、强化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我国粮食安全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 吴娟.  农业经济问题. 2012(03)
[2]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研究[J]. 张瑞娟,武拉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3]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J]. 吴娟,王雅鹏.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06)
[4]世界发达国家粮食储备经验及其启示[J]. 刘清娟,周慧秋.  世界农业. 2011(09)
[5]粮食储备规模变动对其价格调控的影响分析[J]. 向艾,刘颖.  南方农村. 2011(04)
[6]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与粮食产地转移[J]. 周力,周应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7)
[7]粮食储备和价格控制能否稳定粮食市场?——世界粮食危机的若干启示[J]. 钟甫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8]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二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白美清.  粮食问题研究. 2011(03)
[9]对现行国家粮食储备政策的思考和建议[J]. 何德兴,夏治强.  粮食问题研究. 2011(03)
[10]粮食储备规模法律制度研究——基于粮食市场的实证解析[J]. 肖顺武.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国家储备粮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 颜加勇.南京农业大学 2006
[2]中央储备粮管理机制研究[D]. 卢波.新疆农业大学 2006
[3]市场化形势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研究[D]. 刘颖.华中农业大学 2006
[4]基于粮食价格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罗孝玲.中南大学 2005
[5]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D]. 罗守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6]中国粮食生产与价格波动研究[D]. 蒋乃华.南京农业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研究[D]. 王晓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2]我国粮食储备布局研究[D]. 李福君.中国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1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631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