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先秦两汉分配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8 23:19
  分配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的课题。人类自从有了财富观念,便有了财富分配的意识。财富如何分配,反映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生产关系,也体现出某一特定的思想文化心理。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奠基成型时期,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考察这一时期中国人对于分配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分配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初步形成了均平分配观、富民分配观、等级分配观、强权分配观、无为分配观等分配思想理念,并对后世分配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时期思想家普遍重视均平分配。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古代均平思想的纲领,也是历来被误解为平均主义渊薮的重要依据。孔子所谓“均”是各得其分,各得其所应得,均平分配是等级差别前提下的均衡分配。富民思想是儒家一个重要理念,其核心是藏富于民,“利民而不与民争利,便民而不聚敛扰民”以及“制民之产”都是富民足民的具体思想。先秦儒家主张低税,反对聚敛,他们认为“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等级分配观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分配思想,体现出宗法关系、政治地位的差别,孔孟皆推崇以上下尊卑来分配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荀子指出“制礼义以分之”。在等级分配与均平分...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相关概念、理论解说
    三、研究现状及回顾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先秦分配思想考论
    第一节 均平分配思想
        一、周代的“政均”思想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三、其他思想家的均平分配思想
    第二节 富民分配思想
        一、“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二、藏富于民
        三、制民之产
    第三节 等级分配思想
        一、上古爵制与分配
        二、制礼义以分之
    第四节 强权分配思想
        一、利出一孔
        二、弱民强国
    第五节 无为分配思想
    第六节 先秦儒家分配思想之悖论
        一、等级分配与均平分配的冲突
        二、均衡的思想
第三章 西汉时期的分配思想(上)
    第一节 重农保民:汉初的分配思想
        一、贾谊“富安天下论”
        二、晁错“贵粟归农论”
        三、《淮南子》“安民足用论”
    第二节 调均与限田:董仲舒的分配思想
        一、度制:调均贫富
        二、限民名田
    第三节 调通民利:《管子》轻重篇的分配思想
        一、对贫富悬殊原因的揭示
        二、调通民利
        三、“予夺”之术:《管子》轻重论小议
    第四节 自然调节: 司马迁的分配思想
        一、善因利导的分配思想
        二、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第四章 西汉时期的分配思想(下)
    第一节 利归于上:桑弘羊的分配思想
        一、“制其有余,调其不足”
        二、“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第二节 盐铁会议:与民争利的控诉
        一、如何实现均平分配的分歧
        二、利归于上还是利归于下
        三、盐铁政策是否夺民之利
        四、聚敛与反聚敛之交锋
    第三节 西汉后期的分配思想
        一、师丹、孔光、何武的限田方案
        二、王莽“王田制”及其分配思想
第五章 东汉时期的分配思想
    第一节 对富人奢靡之风的批判
        一、王符对奢靡之风的批判
        二、崔寔关于僭侈之三患的分析
    第二节 东汉关于土地分配的解决方案
        一、开垦土地、移民通财
        二、荀悦“耕而勿有”论
        三、仲长统“限以大家,勿令过制”的限田思想
    第三节 东汉官俸分配思想
        一、重其禄以防其贪欲
        二、荀悦“禄必称位”的思想
        三、增税以提高俸禄
余论: 先秦两汉分配思想的演进及其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真相与启示:先秦儒家“均平”思想探微[J]. 张自慧.  孔子研究. 2014(04)
[2]服与等级制度[J]. 赵世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3]“平均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不同语境下“平均主义”一词意蕴的辨析[J]. 赵修义.  探索与争鸣. 2013(07)
[4]先秦诸子的分配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李璇.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5]中国传统社会平均思想研究综述[J]. 杨华星.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2)
[6]《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J]. 钟祥财.  上海经济研究. 2011(10)
[7]从荀子的分配思想解析其和谐共处理论[J]. 赵麦茹.  生产力研究. 2011(05)
[8]古代政府调节财富分配的途径探讨[J]. 刘晔.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9]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J]. 李伯重.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10]经济思想史上对价值理性的工具性解释[J]. 钟祥财.  学术月刊. 2011(02)

博士论文
[1]西周春秋时期“五等爵称”研究[D]. 魏芃.南开大学 2012
[2]周代爵制研究[D]. 刘芮方.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平均地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 刘法威.南京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孔门理财学》初探[D]. 高荣楣.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先秦两汉富民思想研究[D]. 王彦峰.山西财经大学 2007
[3]中国富民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D]. 吴明星.西南财经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31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631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a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