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文化创意的资源意识——珠澳地域文化创意例释
本文关键词: 文化产业 地域文化 珠澳地区 审美特征 文化创意 文创资源 出处:《艺术百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地域文化创意的资源意识是指在文化环境的审视、文化活动的策划、文化产品的设计中,对本地域的文化历史因素进行深入开掘,对本地域的现实文化条件进行适度开发,对本地域相关的一切时间和空间的自然文化因素进行适当而巧妙地运用的自觉意识。明确、健全的资源意识是文化创意发生、生发与成功的重要保证。利用本地域的文化和艺术资源甚至自然历史资源,开发具有社会影响乃至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是珠澳地区文化创意的现实亮点。珠澳地区的文化创意项目可谓奇异纷繁,但绝大部分影响力都未能超越本地区,其主要原因并非本地区所提供的文化资源不够丰实,而是该地区在开发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所倾注的创造性不够厚重。
[Abstract]:The resource consciousness of regional cultural creativity refers to the deep excav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in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cultural activities planning and cultural product design. The realistic cultural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 should be properly exploited, and the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per and skillful use of all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g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A sound sense of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occurrence, growth and success of cultural creativity. Using loc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resources and even natural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brands with social and eve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Zhuhai-Australian cultural creativity is the reality of the bright spot. Zhuhai-Australi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jects can be described as strange and complex, but most of the influence has failed to surpass the region. The main reason is not that the cultural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region are not enough, but that the creativity of the region in the process of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the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is not enough.
【作者单位】: 澳门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任何地域的文化创意研究及相关产业开发都不会忽略本地域的文化历史资源,都不会漠视本地域的环境优势和各种条件。但注重这些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明确的、健全的资源意识。地域文化创意的资源意识是指在文化环境的审视、文化活动的策划、文化产品的设计中,对本地域的文化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三泰;深化广东地域文化的研究[J];岭南文史;2005年02期
2 青志;;关于地域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新长征;2005年19期
3 欧阳雪芹;;传承地域文化 凝炼民族情感——喜读《文化江苏》[J];中国出版;2006年02期
4 李佩芸;王玉旺;;地域文化的概念、作用及研究方向初探[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焕涛;;研究、弘扬、开发、阐明地域文化的时代价值——评《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6 再思;;《中华地域文化大系·塞北文化》一书出版[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陈大路;谷晓红;;地域文化基本特征的新审视[J];学术交流;2007年11期
8 王芸;;论地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9 杜玉梅;房伟;;山东地域文化与英雄叙事[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1期
10 王磊;;挖掘我们的地域文化[J];中国报业;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化荣;;高校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实现途径[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陈利华;;简论闽北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邹兰;张娟;;试论“海文化”参与当下社会生活的意义——胶东特色地域文化之一:海岛文化调研与思考[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凤岗;;地方学研究的重点——地域文化——兼论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探讨[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王静;张克;;论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关系[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卢建汶;;浅谈地域文化在续志中的定位[A];江苏省地方志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暨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4年
7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马冀;;论地域文化学的概念、研究路径和社会价值——以内蒙古为例[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9 张冷习;;国学与地域文化的比较分析[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10 李鸿渊;;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地域文化的内在逻辑[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琬;应以“辽海”冠名辽宁地域文化[N];辽宁日报;2006年
2 李秀巍;把打造和培育特色地域文化活动落到实处[N];盘锦日报;2008年
3 魏荣欢;发掘地域文化 构建和谐教育[N];晋中日报;2011年
4 武汉大学教授 罗运环;在文化建设中增强地域特色[N];湖北日报;2012年
5 记者 黄晓华;突出地域文化 提升商业品质 打造展示海南形象的独特窗口[N];海南日报;2013年
6 文楠;弘扬地域文化应从小事做起[N];湖北日报;2004年
7 李海鹏;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2005年
8 李辑;保护地域文化是当务之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贺州地区行署副专员 孙克坚;扬优势 创特色 建设地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10 整理 陈苏 朱静燕 朱梁峰;葛剑雄:真正有生命的地域文化 会成为人类共同文明一部分[N];嘉兴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鉴磊;地域文化在景观创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郝靖;地域文化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6年
3 梅长青;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温州大学;2016年
4 魏晓娜;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意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年
5 邹鸣箫;论地域文化在展示语言中的转译[D];中央美术学院;2017年
6 严飞生;地域文化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杨培源;甘肃地域文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障碍及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郑辽吉;丹东市地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雪冬;青海地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10 廖丽;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营造与设计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87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487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