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5 12:47
本文选题:文化产业 切入点:竞争力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决定实力的观点日益深入人心,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制造业是世界经济的中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90年代,世界经济的中心已转向服务业和知识领域。如今,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在全球经济缓步不前的背景下复苏乏力,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于是被许多国家推上了经济发展的前台。2012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艺术创作精品不断,文艺演出异彩纷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稳步推进,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地区还把文化产业作为地区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来扶持。 湖北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密集的文化人才、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着多方面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而湖北省也认识到这个近年来飞速发展、规模大幅度提升的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列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推动湖北省文化产业实现了平稳快速的增长。然而“文化大省”不等于“文化强省”,湖北省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还不具备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没有发挥出文化资源的潜力。推动湖北省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是湖北省奋力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对于湖北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文中搜集了大量最新统计数据,力求分析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本文首先阐述了进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不足,研究结果也能够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其次,文章研究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以及文化产业的研究动态等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第三章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态势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湖北省文化产业目前的发展特点,展示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完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比较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地位,文章搜集了2012年中部六省的几项典型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有各自的优势所在,湖北省有其突出的优势,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和文化文物机构总收入规模较大,也有其劣势所在,如主要文化机构数和主要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处在相对劣势地位,由此看来这种简单、片面的数据对比无法准确定位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地位,因此本文决定构建一套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文化产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搜集全国31省市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地位。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本文在综合前文对相关理论的综述,认为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和我国学者花建的“层次”模型是进行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基础模型,本文也在借鉴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文献检索的结果,设计了一套包含生产要素、产业规模、企业经营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政府扶持力度等五个方面共16个具体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全国31省区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列示了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公共因子得分排位和综合得分排位,明确了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地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基础因子得分上,湖北为中等;在要素因子得分上,湖北为中上;效益因子得分上,湖北为中上;创新因子得分上,湖北靠后;而在综合得分上,湖北为中上。比较来看,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地位在全国位于第13位,处于中上游水平,而在中部六省中排位第4,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中部省份中也并未占据优势发展地位,因此为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文章的最后,基于前述内容的定性定量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湖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几点建议,从专业人才的培养、产业创新、市场主体、打造品牌、政府扶持等方面给予了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以期对提升湖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目前关于湖北省文化产业的研究基本上都是进行的定性分析,很少结合有实证的分析方法,单纯的定性分析使得研究结果缺乏事实数据的支撑,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少有的采取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献只是在研究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在实证分析结果中显示了湖北省文化产业实力的排名,出于研究目的的原因并没有结合实证结果对湖北省的文化状况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不足。此外,本文对于指标体系的构建并没有直接照搬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而是在综合梳理和分析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并兼顾文化产业特性,设计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文章对于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地位的比较也不仅只局限于中部地区或只进行全国各地区的横向比较,而是分别比较分析了其在中部六省和全国31省市区排位情况,明确了湖北省文化产业分别在全国地区和中部六省中的发展地位,从分析结果来看,湖北省文化产业在全国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在中部六省中则处于中下游水平,尚未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占据优势地位。比较来看,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部六省的其他省份也多有突出之处可供湖北省借鉴,湖北省还应当继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实力。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在初期的构思中计划对文化产业内部的细分行业也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湖北省文化产业内部发展结构,明确湖北省文化产业在细分行业上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更加细化的对策建议,然而在数据收集工作中发现,由于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还处在完善的阶段,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的数据并未进行统计,相关统计数据难以获得,而各地区自行统计的细分行业数据由于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从而降低了数据的可比性,因此本文没能按照初期计划对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使得实证分析还停留在总体层面,没能够深入到文化产业内部的。若能够获取到细分行业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将能够分析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内部发展结构,更加准确地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提升研究价值,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能进一步完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白志刚;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理论性探讨[J];城市问题;1998年01期
3 李倩;熊霞;;推进湖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策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4 李宜春;;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2期
5 叶丽君;李琳;;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差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6 刘玉堂;袁北星;;推动湖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7 高莉莉;顾江;;江苏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动态分析及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8 赵宏中;李媛媛;;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年02期
9 顾乃华;夏杰长;;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12期
10 傅利平;宋俊生;邓晶;何兰萍;;近年来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663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66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