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辽宁省文化市场管理的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辽宁 切入点:文化产业 出处:《东北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重要途径。2012年,辽宁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31%,文化产业招商引资达101.3亿元。全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达15个。《辽宁“十二五”规划》更是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形成10家具有较大影响的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20家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省级优秀文化企业,推出30个优秀文化产品。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1.3%,平均增幅力争不低于30%,期中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可见国家及各省份都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我国和辽宁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根据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在充分分析辽宁省文化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管理的策略,以期推动辽宁省文化产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等。第二章介绍了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首先界定了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的文化产业理论,最后分析了文化市场的管理内容。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辽宁省文化市场的大致情况和辽宁省文化市场呈现先出哪些特点,并分析了辽宁省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四章基于第三章的分析,提出了辽宁沈阳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管理的对策。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pointed out: "We should firm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house and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to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e must develop a new cultural format and enhance the scale and intensity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aterial living conditions,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multi-level demand. In 2012,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achieved an added value of 26.2 billion yuan. Compared with 2011, it has increased by 31%, and the invest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has reached 10.13 billion yuan. There are 15 demonstration parks and demonstration bases for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province.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of Liaoning Province even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of leapfrogging in cultural industrie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industry to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form 10 provincial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bases) with greater influence, and to cultivate 20 excellent provincial cultural enterprises with certain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Introduction of 30 excellent cultural products. The added value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whole province's cultural system accounts for no less than 1.3 percent of the region'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he average increase rate is striving to be no less than 300.The added value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period of time will reach 50 billion yu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s a strategic goal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untry and the provinces are increasingly aware of the pillar rol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Liaoni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fully analyz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market manage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 in Liaoning Provi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purpos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innovation.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cultural industry. Firstly,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cultural industry is defined, and the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is analyzed.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content of the cultural market. Chapter three mainly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cultural market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market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in Liaoning Province's cultural market. Chapter fou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chapter.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2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5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7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8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小军;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睿;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耿伟华;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琼;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70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167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