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镇江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差异化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9 17:35
【摘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挖掘文化和创意元素,保护历史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研究对于实现旅游产品的低碳开发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在分析镇江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镇江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了如下研究: 首先,借鉴生态位理论,给出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系统和生态位的概念。借鉴内生态位和外生态位理论及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位六大核心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人才资源环境因素、资金资源环境因素、技术资源环境因素和市场资源环境因素,,并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构建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位测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权重系数引入到生态位测评公式之中,使指标权重得以合理分布。 其次,通过搜集江苏13座城市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各指标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的影响,根据熵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大小,并筛选整理了六大核心因素中的关键指标因子。将各指标权重系数及标准化后的数据带入到生态位测评公式,计算出了江苏省13个城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生态位。 再次,通过分析镇江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趋势,以及镇江市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和政府关于旅游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业产品和市场的定位,依据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位计算结果,并利用定位图方法确定了镇江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差异化定位。运用图表对比分析方法对镇江市与其他12个城市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六方面的差异化进行分析,明确镇江市在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中的优势和劣势。 最后,提出了镇江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并分析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国际成功发展经验对镇江市的借鉴和启示。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reative industry benefi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he co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y is to excavat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lements, protect historic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industry of cultural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iche situ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Zhenjiang'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on the creative industry of cultural tourism in Zhenjiang: firstly, using the theory of niche for reference,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system and niche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y is giv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niche and Porter diamond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x cor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cological niche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reative industry: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ocial economic environment, huma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pital resource environment factor, technology resource environment factor and market resource environment factor,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on urba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nic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y. The niche evaluation model is improved and the weight coefficien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niche evaluation formula so that the index weight can b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Secondly, through collect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13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10, the initial data of each index are standardized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dex dimensions,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factor i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he key index factors of six core factors were selected and sorted out. The weight coefficient of each index and the standardized data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niche evaluation formula, and the niche of 13 urban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calculated. Thir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Zhenjiang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trend, as well as Zhenjiang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overnment on tourism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r tourism products and market position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niche calcul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ies in Zhenjiang City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ocation ma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Zhenjiang and other 12 cities in six aspects: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human resources, capital resources, technical resources and market resources. Clear Zhenjiang 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y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creative industry in Zhenjiang city and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and creative industry for th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of Zhenjiang city.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友波;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看文化旅游的基点[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2 王素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旅游及其意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王然;;基于文艺节目演出的保定市旅游文化名片打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7期

4 崔欣;;推介、交流、洽谈、合作——甘肃省隆重举办文化旅游博览交易会[J];丝绸之路;2009年13期

5 李治本;;聚焦锦绣江山 弘扬江南毛氏——首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掠影[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9年12期

6 张春霞;;边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安全[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7 檀东榕;;文化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以“三坊七巷”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8 王邦铎;;旅游的环境意识[J];风景名胜;1997年Z1期

9 张仲炎 ,唐林 ,杨红梅 ,范远泰;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戏剧;2004年04期

10 朱湖英;许春晓;;不同收入城市居民文化旅游需求差异研究——以长沙市不同收入居民对凤凰古城的旅游需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强;;国际旅游岛视野中的海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2 徐虹;王京传;;京、津、冀区域文化旅游协作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协作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一叶;;贵州省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黔东南镇远县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镜清;陈凌;;开发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旅游线路的构想[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国英;;关于“福建海洋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国成;;澳门的中国民间节庆与文化旅游[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伟;;关于发展工业遗产文化产业的几点设想[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攀升;;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战略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毛启明;;图书馆开发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新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东芳 陈方明;“金十字”撑起沾化文化旅游新格局[N];中华新闻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燕;开创宝鸡文化旅游新天地[N];宝鸡日报;2009年

3 河南记者站 张明灿;旅游演出促河南文化旅游转型升级[N];中国旅游报;2008年

4 记者 彭红兵;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开幕[N];中卫日报;2009年

5 实习记者 李伟;整合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主导区建设[N];潮州日报;2009年

6 九三学社安庆市委会主委 安庆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副院长 胡万宝;打造城区文化旅游长廊[N];安庆日报;2010年

7 徐侃 程皖生;安庆将建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N];安庆日报;2010年

8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文化旅游与创意地产中心 王松柏 衣玮;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构建“七要”(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黑龙江兴安文化旅游项目启动[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记者 斯琴塔娜;我市在上海举行文化旅游招商推介会[N];通辽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孟祥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7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马秋芳;基于符号传播学的区域旅游地品牌构建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兰存;镇江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差异化定位及发展策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2 夏苗;延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荐洪梅;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4 王蕊;长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健;腾冲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卉;基于西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地方政府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磊;石泉县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吴奇勇;福建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9 王传超;山西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10 龙媛媛;河北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1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211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