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文化经济论文 >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甘青人口较少民族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29 17:40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甘青人口较少民族要通过产业化发展将民族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通过市场途径扩大文化辐射与影响,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western minority areas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and realizing cultural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strategy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provides a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ansforms the resource advantage of national culture into capital advantage, enlarges cultural radiation and influence through market approach, realizes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adva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甘青人口较少民族村庄的成长、转型及前景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AMZ006)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项目编号:14LZUJBWZD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浅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唐永亮;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之误区解读与对策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杨维军;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移民发展对策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吕志祥,高永久;物权的激励功能与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柴生祥,李含琳;西部民族地区分类建设小康社会的模型和对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吴勃;;论劳务输出对民族意识的影响——辽宁东西部民族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民族意识变化探析[J];大舞台;2010年03期

7 曾梦宇;;原生态背景及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2期

8 绒巴扎西;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循环方式再探析──从云南的形势看全国其他西部地区的发展[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9 王世民;;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快递产业发展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2年11期

10 姚文遐;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高娃;;抓住时机,发挥优势,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2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杜受祜;;“绿色GDP”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邱奇;刘延平;;西部民族地区交通经济带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郑长德;;对外贸易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4年

8 谢长进;;制度供给: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路径[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9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10 马贤惠;冯伟;张丹;;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文彪 张治东;马国权委员建议:大力支持西部民族地区人才引进[N];华兴时报;2011年

2 赵曦 陈婷怡;应调整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魏向前;如何打造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形象[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魏向前;打造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形象[N];西部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田新元;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显著改善[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郑长德;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法律与政策[N];光明日报;2002年

8 王慧敏;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模式转换[N];西部时报;2004年

9 康学海(作者系合作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永葆西部民族地区党员先进性[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杨继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N];宁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尔肯·艾则孜;多元宗教文化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黄颂文;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赵新国;西部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7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朱瑾;西部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陈徐奉;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2 阙芳菲;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马海师;西部民族地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凤霞;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论[D];四川大学;2005年

5 尚衡;西部民族地区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机制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侯正林;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8 刘志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评价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王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筱灵;社会资本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1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211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