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口碑传播中的分化和整合
[Abstract]: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the dual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in the era of digital network media, both of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Only differentiation without integration will lead to disorder of development, and only integration without differentiation will lose development power. Digital network media has brought strong differentiation power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in China, which leads to the overall differentiation of film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role differentiation and relationship differentiation. These differentiation ha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which promotes the movie word of mouth dissemination development, also has the negative effect. If there are no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se negative effects, it will endange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lm industry. In order to keep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film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system, we must integrate effectively through brand integration, marketing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film audience in film production. To construct a balanced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江西省“十二五”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影响研究”(13XW01)
【分类号】:J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姚睿;;新媒体语境下的电影营销——论微博与电影营销的互动实践[J];当代电影;2011年06期
2 吴晓林;;社会整合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国外研究的考察[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2期
3 翁翩;;基于4C理论的电影口碑营销策略[J];青年记者;2010年11期
4 于海;行动论、系统论和功能论──读帕森斯《社会系统》[J];社会;1998年03期
5 李辉;网络虚拟交往中的自我认同危机[J];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唐涛;陈中建;;个性·权力·传统:哈贝马斯面向生活世界的道德反思[J];求索;2013年06期
7 徐菁;蒋多;;期望、体验和回忆:当消费者不能从体验中学习[J];心理学报;2009年08期
8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中的观念变革[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李艳;;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策略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3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5 朱菊香;方维保;;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崔力文;;成也舆论损也舆论——赵薇现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马建美;;迷失与重构——论《鼹鼠的月亮河》人物成长的自我认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旭;;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孟维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挣扎[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林晓珊;;性别表演与性别认同:城市职业女性香烟消费的情境与实践[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2228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222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