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艺术节节日观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24 08:57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组织新型节庆的热潮,其中城市艺术节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组织的大力推广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城市艺术节一般以促进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之名组织节日活动,是人们休闲娱乐、交流文化艺术经验的有效途径。城市艺术节作为地区历史文化、经济、教育水平等全方面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旅游发展的作用。但是在艺术节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节日形式与内容脱节、节日形态不成熟、参与度低、辨识度差、地方性不突出、知名度受地域限制明显、投入多产出少等。要突破城市艺术节发展的瓶颈,延续和强化城市艺术节现有的社会功能,并建构更完整的艺术节节日观,应首先从探讨如何促成城市艺术节的内在机制——节日观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展开研究。从城市艺术节的举办时间、组织空间、节日氛围以及节日理念的现实性等方面,探讨艺术节节日观能够形成与发展的可行性是必要的,以此可以为塑造完整的城市艺术节节日观提出有效的实施路径。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艺术节时间的标识作用
(一) “工作时间”“休闲时间”“节日时间”与“艺术节时间”
(二) 艺术节时间的选择规律
(三) 艺术节时间需要进行反复论证和明确
二、城市艺术节组织空间的特殊性
三、营造艺术节节日氛围的必要性
(一) 多元推广方式营造节日气氛
(二) 集体化的艺术参与行为促成狂欢的节日氛围
(三) 口碑效应提前塑造艺术节节日形象
四、形成艺术节节日观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一) “虚构”促进艺术节向“真实”的方向转换
(二) 想象定义了艺术节节日的现实
(三) 狂欢与节制间的张力助推节日观形成
(四) 创造节日文化认同与文化记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口碑传播的基本研究取向[J]. 黄孝俊,徐伟青.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359688
【文章来源】:理论学刊.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艺术节时间的标识作用
(一) “工作时间”“休闲时间”“节日时间”与“艺术节时间”
(二) 艺术节时间的选择规律
(三) 艺术节时间需要进行反复论证和明确
二、城市艺术节组织空间的特殊性
三、营造艺术节节日氛围的必要性
(一) 多元推广方式营造节日气氛
(二) 集体化的艺术参与行为促成狂欢的节日氛围
(三) 口碑效应提前塑造艺术节节日形象
四、形成艺术节节日观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一) “虚构”促进艺术节向“真实”的方向转换
(二) 想象定义了艺术节节日的现实
(三) 狂欢与节制间的张力助推节日观形成
(四) 创造节日文化认同与文化记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口碑传播的基本研究取向[J]. 黄孝俊,徐伟青.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本文编号:3359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whjj/335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