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分析 出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债券品种的对比,认为美国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主要有两类:一是在期限、利率、利息支付、面值及持有期等债券构成要素上直接创新的产品;二是利用金融工程技术设计出来的债权衍生产品。而我国债券市场由于基础产品不健全、体制不顺及市场分割等原因导致无法进一步进行债券类衍生产品的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需要债券市场更多金融创新支持,而债券市场产品创新演进的过程应该首先是满足市场不断加深的需求,其次是逐步使用现代金融工程技术。文章认为债券市场创新的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这是持续进行产品创新的基础;二是发展与股权挂钩的债券创新产品,包括可转化债券、附认股权证的可分离交易债券和可交换债券等。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还应从债券品种、利率、期限等几个方面进行品种创新,进而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和流动性。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American bonds, that product innovation in US bond market are mainly two types: one is in the period, interest rates, interest payments, amounts and holding period bonds constitute direct elements of innovation on products; two is the us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designed credit derivatives. And China's bond the basic products market is not perfect, innovation system is not smooth and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other reasons lead to a further bond derivativ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level capital market bond market need more financial support for innov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bond market product innovation evolution should meet the market growing demand, followed by the gradual use of modern financ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basic way to bond market innovation are two: one is to develop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 this is an ongoing product innovation Basis; the two is the development of equity linked bonds innovative products, including convertible bonds, warrants can separate trading of bonds and exchangeable bonds.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China's inter-bank bond market from the varieties of bonds, interest rate, term of variety inno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improve market efficiency and the liquidity.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在改善整个经济系统融资体系、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债券融资在整个资本市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债券市场正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明超,黄丞;创新债券设计及其在我国市政融资中的应用[J];当代财经;2004年06期
2 黄绍进;;关于我国债券市场创新问题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6年12期
3 卢家昌;殷晓颖;周慧君;;地方政府市政债券融资的创新机制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04期
4 袁丽胜;债券市场的机构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3期
5 李豫;;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统一化进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
6 杨晔;;企业债券品种创新驱动因素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12期
7 刘金林;;我国企业债券创新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8 王念;文庆能;;金融改革的新亮点——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J];西南金融;2006年01期
9 解学成;周敏;;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创新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10 戴志敏;李俊;;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作用[J];现代商业;2008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昀,郭洪涛;国有股转流通问题的实质是修改金融契约——兼论中国股市金融压抑解除之道[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赵新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金融论坛;2007年04期
3 赵晓男;王宇;申世军;;我国市政债券发展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4 曾睿;;对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再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4期
5 杨超;;超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对金融市场的创新意义[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6 黄觉波;;加息周期下2011年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7 郭洪涛;;基于流动性风险理论的国有股过渡流通市场方案[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郭洪涛;流动性风险理论对国有股过渡流通市场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翟立宏;战松;冯渊;;信托产品设计中的金融要素:一般性与特殊性[J];经济问题;2006年05期
10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课题组;;我国市政债券发展问题研究(下)[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秉正;祝伟;;长寿风险管理研究综述[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娟;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制度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朱书红;证券投资基金的服务功能与产品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张舜;公司对冲动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翟立宏;信托产品创新:要素解构与环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张智梅;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的改进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郭洪涛;股权结构与股权流动性变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及其个人理财业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雍灏;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金融产品创新关键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沈富荣;基于控制视角的信托公司内部控制要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10 贺俊程;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CRM策略在交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刘学颖;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设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吕彬;中国债券投资市场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蔡益润;我国可赎回和可回售债券的价格、久期与凸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郑芳媛;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包拥琴;我国地方政府直接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常军燕;地方政府融资方式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翅;我国发展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债券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任秋蓉;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薛钧予;吉林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猛,白志勇;发展我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2 王玉霞,廉晶;进一步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战略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3 王刚,韩立岩;我国市政债券管理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7期
4 梅世云;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组织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J];金融论坛;2003年11期
5 刘优辉;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财政研究;2004年10期
6 沈炳熙;关于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J];南方金融;2004年04期
7 林榕辉;周艳;;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探析[J];南方金融;2006年05期
8 耿志民;论中国债券市场的制度创新[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陈新;债券市场的作用及在中国的借鉴[J];经济导刊;2002年05期
10 沈强;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拓代客理财对公业务[J];经济导刊;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坚;;中国的债券资本市场[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N];证券时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雨生;;发展资本市场可有效化解流动性过剩[J];现代商业;2007年26期
2 范祚军,洪菲;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想[J];南方金融;2004年12期
3 孙超;;浅谈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6期
4 陈颖;浅析我国资本市场中股市与债市的失衡问题——兼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胡旭阳;资产证券化与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J];浙江金融;2003年01期
6 刘昊;;小议我国资本市场特点[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5期
7 田艳霞;;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33期
8 徐奎松;;吴晓求:年关评股[J];中国商界;2003年01期
9 张福隆;;对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思考[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鹏,谢刚,万迪f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剖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大力培育环保资本市场,推动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米建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A];2006年学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妍;;论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课题组;金德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资本市场联动效应分析[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7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滕晓东;;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资本市场政府管制研究——兼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9 鲁昭;;中国媒体管理与资本市场论坛:官、产、学三者互通的平台——专访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昝廷全院长[A];中国传媒经济(第二辑)[C];2005年
10 陈凤娣;吴有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积极支持自主创新[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N];金融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易非;看好下一段债券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朱宝琛 钟国辉 杨凌;解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股市、楼市政策基调[N];证券日报;2009年
4 潘荣;加息预期打消提振美国国债[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郑桂兰;明年债券市场牛势依旧[N];华夏时报;2008年
6 记者董克伟;世行首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N];中国改革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朱宇;开闸筑渠并行不悖[N];中国证券报;2011年
8 记者 黄蕾;试水境外融资 平安拟发10亿离岸人民币债券[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周文渊;债券市场2009年大有可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10 ;债券市场进入相对稳定时期[N];证券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宁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任志宏;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尹福生;风险投资理论与中国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李承友;资本市场与企业制度创新——以深圳、香港证券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6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红权;资本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冯光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爱民;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戴晖;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对债券市场的影响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 熊经纬;新一代证券信息传输网络的研究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5 苗琳;利用资本市场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马宁;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陶志平;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陈晓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李杰;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10 高玉刚;开设国际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04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40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