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究
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就是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谈到这个问题,银行就首先会遭到指责,背负歧视中小企业的罪名,但其实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在其贷款总量中比例已超过百分之五十,简单归咎于银行是不合理也不公平的,这一问题的主要矛盾存在主体——中小企业自身,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与信用主体是一致的,没有资产就没有信用,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所以信用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如果拥有了自己的信用就不会在融资过程中只能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依靠自己的信用筹资,不仅方便而且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融资成本。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信用呢?首先,企业自身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企业自身偿债能力不足,流动性风险大,财务报告不真实,企业主投入不足,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那么这样的中小企业无疑输在了起跑线上。中小企业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内在实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创立良好的应变机制,打造一个小而强的企业,而不是用好不容易筹集来的资金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获取高收益而盲目投资,忽视高利润背后的高风险,只有一开始就提高警惕,全面规划,长远考虑,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之路才能走长走远。只有做强的企业在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时候才不会畏畏缩缩,才有可能为解决与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努力,在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心中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企业一方面要合理运用资金,另一方面也不应当忽视自身自身利润的分配,有的中小企业为了股东现金分红最大化,不注意对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所有者权益增长缓慢,企业主自身对企业投入不足,急于收回成本,而已有资金缺口就依赖于向银行筹资,这无疑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不仅严重违背了信贷原则而且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失去压力和动力,不论业绩如何,这样的企业主本身是不道德的,将自己的私利放在首位,而不顾这种行为给企业造成的危害,给银行造成的危害,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会有哪家正规金融敢放心地给这样的企业提供资金?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对税后利润合理分配,一方面要考虑到股东分红所获的实际收益,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企业日后进一步发展,扩张业务,更新设备所需资金,注意对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
此外,在提高信用过程同样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健全问题,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中小企业大多信用观念淡薄,财务制度不健全,相关财务人员缺乏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对企业主、银行、公众提供完全不同的三套帐,别说账实相符,连最基本的帐帐相符都做不到,这样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控制信贷风险,维护自身经营安全性就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相应抵押,当前银行一般都只接受不动产抵押,而又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土地国有化,加上许多中小企业都是租赁厂房进行生产,这就使得其融资渠道进一步狭隘。
既然运用信用直接融资成本低廉,且又因为先天和后天种种原因,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重重,那么中小企业就有必要重新思考融资渠道问题了,对于不同资金需求采用不同融资方法,转变现有单一融资模式。其实放眼世界,借鉴国外有关先进经验,对于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完全可以运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相关企业之间逐步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流动资金链,发挥整个企业群的优势,共同解决短期资金需求问题,这样不仅能使企业解决部分资金问题,还能使整个企业群关系更加倾向于稳定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促进资本收益率的提高。
当然,在融资过程中除了抓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即重视外部予以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融资资源,如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绝对优势地位,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而这些银行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是信誉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而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倾向于通过有商业银行竞争大客户,而对实力响度较弱的中小企业的小规模融资普遍比较忽视,又因为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态度以“惜贷”为主。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强改革力度,转变国有独资银行的经营理念对对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予以合理贷款并通过信用评估等方式控制还贷风险,支持其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拓广业务范围增加收益,而对于各类股份制银行以及分布于各地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政府要加强引导,鼓励它们与国有银行竞争,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地位的同时,引导它们运用地区信息优势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中小企业合理放贷,满足其资金需求,增加银行收益来源,国家可以对它们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专门面向本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
同时,国家也应当在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方面进行努力,深交所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就是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同时,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很好的环境,使其融资更加方便快捷,资本供求双方更易进行信息交换,大大减少了融资寻找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国家应多搭建这样的平台并实行必要的监管,规范引导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活动。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依靠的是企业自身实力的提高和科学的融资战略,同时也离不开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以及国家政策支持,我想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借鉴各类成功经验,勇于尝试,并根据客观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融资对策,中小企业融资难这块坚冰终究能被打破。
参考文献
[3]张元军.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因与对策.金融参考 2000.2
来源: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