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
皮菊云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融资租赁是高校融资的新选择。但是,融资租赁可能给高校带来一些风险,如经营性风险、技术性风险、金融风险等。高校应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租赁项目,对融资租赁进行有效的监管,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以提高高校融资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高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绝大部分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缴费。资金紧张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我国《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主要的融资渠道就是向商业银行贷款。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银行风险控制,这种融资方式愈发困难。融资租赁开始进入高校的视野,逐步成为高校融资的新选择。
融资租赁的一般做法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租赁形式。在租赁期间内租赁物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承租人只拥有使用权,承租人同时承担租赁物的日常维修、保养费用,承担租赁物技术过时的风险。租赁期满,按合同约定,租赁物可以由承租人留购、续租或者退还给出租人。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通过融资租赁来筹集资金。事实证明,融资租赁对于缓解高校一次性支付的资金压力、提高资金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高校融资租赁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高校应设法加以控制。
一、高校融资租赁的风险
融资租赁可能给高校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经营性风险、技术性风险、金融风险和其它风险。
(一)经营性风险
经营性风险是指租赁有关当事人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不能全部或部分按合同规定履行的风险。经营性风险对融资租赁的三方当事人(供货方、出租人、承租人)都有可能存在。对高校来说,融资租赁的经营性风险主要表现在由于出租人或供货商的恶意行为,人为导致设备存在缺陷,达不到预定的技术经济水平;或者是对方在谈判和合同中设置陷阱,坑害高校的利益。这一风险常常具有隐藏性,短期内高校很难觉察。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有时需要购买一些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于高校对市场的了解程度有限,或出租人、供货商的恶意欺诈,高校租赁的设备可能会存在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等现象,使高校的利益受到损失。
(二)技术性风险
技术性风险主要体现为设备的无形损耗,它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由于融资租赁的期间比较长,有的甚至达到10-20年,高校不得不承担设备无形损耗的实际速度快于预期速度而遭受损失的风险。高校还要承担一定的技术成熟度风险和技术管理风险。
(三)金融风险
融资租赁的金融风险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利率风险即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出租人利息收入和承租人利息支出的不确定性,将直接给双方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在目前利率不稳定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种风险可能给高校带来的损失。汇率风险特指在国际租赁业务中,由于汇率变化对设备的实际生产成本和租金造成的重大影响。上述风险的直接表现是有可能降低设备预期收益,使承租人的租金支付出现困难。高校融资租赁期越长,不确定因素就会越多,金融风险也就会越大。
(四)其它风险
高校融资租赁还可能存在其它风险,如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政治风险是由于政局的突变或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突然调整等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给租赁双方或其中一方带来的风险。对于高校融资租赁,目前国家的政策不太明朗,高校要警惕由于政策突变给学校带来的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则主要包括政治动荡、军事动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设备损坏的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等。
二、高校融资租赁风险的控制
(一)谨慎选择合作对象,警惕合同陷阱
信用风险是融资租赁中的核心风险。高校选择融资租赁合作对象时,应对租赁公司进行深入的资格考查,对其资质进行审核,还应请权威部门对其信用、资金、能力进行审查。应选择具有丰富的融资租赁业务经验、熟悉高等教育特点、具有相当实力的投资公司合作,使融资租赁合同能按期履行,高校可按预定时间正常使用租赁资产。高校还应对供应商进行深入考查,对其现有和潜在的的技术水平进行准确的分析。
在签订购货合同和租赁合同时,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确定合理的、可承受的利息水平、租金支付方式和租赁期限,并根据所租赁设备的特点,约定好租赁期满后对设备的处置方式。要警惕合同陷阱,仔细核算租赁合同中的数额,同时要对有关参与者的恶意行为加以监督和控制,尽量降低信用风险。
(二)坚强对融资租赁项目的财务监控
高校要建立较完备的融资租赁财务管理办法。高校融资租赁业务,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注意财务风险的防范,租赁物的购买方式、报价条件的综合评价、租赁期的确定、利率的确定及租赁物余值的确定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所以,高校对融资租赁应加强分析和管理,最好实行专项管理,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另外,对大多数高校来说,融资租赁都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和专门人才,所以应对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培训,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素质。
(三)认真选择融资租赁的项目,做好设备验收工作
高校要根据自身当前的状况,确定租赁项目的内容,尽量选择近期急需的、可以产生直接效益的、价值相对较高的设备进行租赁,充分利用融资租赁的特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为了规避技术性风险,高校在选择租赁项目或设备时,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对设备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对技术的生命周期进行准确的预测。另外,对设备进行验收入库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确定与合同要求一致。在合同中要对技术和设备的售后服务做出严格的规定,以保证设备在租赁期限内的顺利使用。
(四)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体系
融资租赁尽管在操作上、实际占用资金上较其它筹资方式具有优势,但其自身也存在缺陷,如租赁总成本比较高、固定性租金支付缺乏灵活性,融资弹性差、中途不能解约、租赁资产一般难于改良等。而且,融资租赁一般只能用于设备的购买,对于校舍等建筑设施方面的应用较少,而这些恰恰是高校最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因此,高校应将多种融资渠道进行有机组合,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体系,融资租赁作为中短期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作为中长期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缓解高校的资金紧张状况。
总之,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较新的融资方式,它的应用会给高校带来一定的风险。而且,从长期来说,融资租赁会增加高校的财务支出。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融资租赁方式,规避融资租赁风险。只要运用得当,融资租赁一定能为高校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建华 融资租赁与融资租赁风险规避之探讨中国纺织 2002.10
2、龙志林 融资租赁风险与防范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 2006.9
3、田书芹,王东强 高校融资租赁风险防范制度构建探析财会通讯 2009.1
4、郭海平,倪振文 融资租赁在高校融资中的应用分析科教文汇 2009.1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高等学校融资风险应对研究”(XJK08BJG002)
本文连接: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