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融资租赁中承租方的风险管理
陆兴凤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
摘要:融资租赁是一种很好的融资方式,但承租企业操作不当却可能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在阐述融资租赁的定义、特征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融资租赁的风险种类、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融资租赁中承租方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关键词:融资租赁 风险 风险管理
目前由于税收、法律政策、融资渠道窄、模式单一、认识不够等原因,企业融资租赁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较低。
一、融资租赁定义和主要特征
1、融资租赁是指由承租人指定设备及生产厂家,委托出租人融通资金购买设备交承租人使用并支付租金,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形式。
即当企业需要添置设备时,企业不是用自己的积累或是银行贷款购买设备,而是委托租赁公司根据企业自身的要求和选择代为购入所需的设备,然后企业以租赁的方式向租赁公司租回设备使用,从而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
2、融资租赁主要特征:
(1)融物代替融资
以商品形态和资金相结合是融资租赁的主要特点。租赁公司不是向企业直接贷款,而是代用户购入机器设备,以融物代替融资。
(2)承租人独占的权利及最终转让所有权
租赁期内租赁物的维修保养和保险等责任均由承租人负担,在完全履行合同条款的情况下,承租人在整个租赁期内对租赁物享有独占的权利。在租赁关系存续期间,只发生使用权的让渡;租期届满处理方式有三种:退回、续租、留购。在我国,通常是出租人通过收取名义货款的形式,将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当然,承租人可以选择续租或退租。
(3)超前使用,分期付租金
融资租赁一般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三方当事人的基本关系为:承租人直接与供货商洽谈选定所需设备,再由出租人出面购买,同时将所购买的设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交付租金,以补偿出租人所支付的成本、利息和一定的利润。
(4)具有投资和贸易的双重特征
租赁公司通过实物的所有权把握了资金的使用方向,成为资本市场上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手段。租赁物件在租赁期内只租给一个用户使用,该承租人支付的租金要可以完全偿付出租人在租赁物上的投资。
3、融资租赁主要作用
(1)操作简单
融资租赁方式由项目自身所产生的效益偿还,资金提供者只保留对项目的有限权益,信用审查手续简便。
(2)资金成本相对低
较早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投入生产,从而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租金有的可以打入成本而免税,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3)设备有竞争优势
承租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短租还是长租、承购还是退还等做出有利的选择,从而防止设备陈旧,即使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同行中保持设备的竞争优势。
(4)避免通货膨胀损失
在通货膨胀时设备的价格必然不断上涨,而融资租赁的租金一般是不变的,,从而避免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采用固定利率的合同而言,可避免利率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
二、融资租赁存在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
实践证明,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在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低企业负债率、盘活企业资产存量、促进消费、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设备投资中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但是,融资租赁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在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中,任何一方运作发生障碍时,其他方就会受到损失。因此,规范融资租赁活动,控制其融资租赁风险的产生,不仅顺应世界经济潮流,而且符合我国引进外资、更新设备、发展生产力的内在需求。
1、融资租赁项目风险的种类
(1)信用风险:是反映租赁双方各自承担的因对方不能按时履行合同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出租方不能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地提供租赁标的物,影响承租方正常的生产经营。
(2)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和需求的变动,使承租物件预计的经济效益不能实现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风险;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风险;产品更新替代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等。
(3)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管理因素而造成的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
(4)宠观经济政策变化风险: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变化、法律法规变化风险、对租赁准入制度和行业监管的改革风险、有关租赁税务制度的改革风险、有关租赁会计处理的改革风险、金融波动。
(5)技术变更风险:主要包括技术成熟度风险;技术寿命风险;技术管理风险等。
(6)不可抗力风险:主要包括政治动荡、军事动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租金不能及时偿还的风险;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等。
2、融资租赁风险的产生原因
(1)内在:融资租赁的风险不确定性
融资租赁的风险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都是不确定、无法控制和回避的。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经济等宏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等。对于这种利率和汇率风险,企业应积极开拓投资范围,从而保证融资租赁的盈利性。融资租赁业务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行业,其较长的交易期限使得利率的变化和合同约定的偿租方式对承租人的收益和风险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外在:租赁信用体制的缺失
国外租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完善的信用体制对融资租赁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初期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普遍不佳,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诚信方面缺失而造成的直接损失约达6000亿元。这还只是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如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和欲望,增加企业与社会的交易成本,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机制等等。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实现融资,而且使融资租赁公司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三、 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
1、融资租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1)安全性目标。融资租赁有一个前提条件,保证出租人等债权人能收回自己款项的收益。这就要求承租方在资金营运过程中切实把握好资金的安全性,即每期能赚到起码足够付租金的利润。
(2)流动性目标。指融资租赁对全部应付款的支付、清偿能力以及满足各种合理的资产需求的能力。
(3)盈利性目标。指融资租赁获取利润的能力。
2、加强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措施
(1)做好风险识别、分析与控制
风险识别是指要对租赁项目或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调查,以识别将面临的风险种类。主要是规范的融资租赁操作流程包括:相互沟通、项目前期策划、项目实务操作和项目后续管理。在操作流程中,明确谁来做,怎么做,操作的进度、质量、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尽可能的具体化、可操作化,每项任务都分解到个人,彼此权责明确,工作衔接,有效防止互相推诿、扯皮,堵塞可能的融资租赁操作性过程风险。
风险分析主要是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发生后所导致的损失程度。
风险控包括:避免、消除或减少风险发生的机率;限制已经发生的损失。也就是力求避免、减少风险和损失的过程。
(2)规范信用体制
目前而言,对于信用体系的搭建和完善,可以考虑组建以国有资产控股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由银行、融资租赁公司、设备供应商、承租人共同搭建融资租赁信用保障平台。这样不仅使各方利益集团都有其可以开拓的业务平台,而且也从融资租赁的各个环节分散了出租人的整体信用风险。
总之,承租方应合理评估融资租赁项目的盈利与风险性,加强财务管理,合理安排资金计划,注重技术改选,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从而能按期支付租金且保证企业自身的盈利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融资租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宝宪,公司并购与重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 金融与保险,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
[4] 投资与证券,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
[5]王淑敏、陆世敏,金融信托与租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本文编号:15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