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剖析与研究
姬潮心 周明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保障体制研究”(2010d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特点,总结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产生的原因,结合我国的产业政策,指出中小企业应认清形势,加强内部管理,改善融资环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融资途径
中国自从加入WTO后,国外资本流入我国所受到的限制已大大减少,在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自由化的背景下,国外资本乘势加快流入中国,这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及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已形成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0%,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已成为中国创新型经济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并吸纳了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成为解决城乡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走疲,股市下跌、政治局势不稳定、企业破产数目上扬、使得去年乃至最近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筹资金额大幅下降,中小企业更是难以幸免,而其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难。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融资特点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既有机制体制的问题,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一)机制体制问题
1. 颁布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仍需要一系列配套法规政策条例进行细化。目前我国既缺乏相关的信用法律制度,也未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还缺乏统一权威管理部门,导致相关政策缺乏有效协调和衔接,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秩序混乱,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法律制度缺乏。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需要,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如《借款合同条例》中排除了为数众多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借款主体资格;《担保法》中缺乏对担保机构法律地位的明确界定和相关利益的有效保护;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对《公司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进行修改。
2.中小企业涉及各行业、各领域,而且因发展阶段、所有制、产业的不同,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成熟且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评估系统,故难以准确、及时、完整地把握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和经营动态。而且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商业银行人员配置不够,个体工作量大,在分理处一级,信贷员配置少、管户数量多,信贷员职责从市场拓展、贷前调查、上报审批、贷后管理到清收转化,工作负荷重,束缚了他们市场开拓的手脚。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防范风险机制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很少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在银行因高风险而被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3.我国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中介服务尚未完全市场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不仅需要中小企业自身加强努力, 而且需要尽快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中介服务体系, 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4.我国《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自2003年颁布以来,已执行7年。按照这一标准,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对于如此庞大的群体开展工作,不管中央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花多少钱,都无法发挥效应。对于中小企业划分采用的“二三四”指标(即企业职工人数2000任以下,销售额3亿元以下,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并不符合目前的经济状况[1]。很多大企业以中小企业之名享受优惠,而真正的中小企业却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全国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所谓中小企业贷款难实际是小企业贷款难,而微型企业基本贷款无门。因而对于原划型标准的修订势在必行。
5.我国现有证券市场虽然发展很快,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难以适应企业融资的需要,这导致我国在上市公司的选择上一直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而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与证券市场无缘。
(二)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盈利增长缓慢, 所以, 无论是业主和主要股东投资, 还是企业自身的保留盈余的数额都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增长需求,外部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为了增加资金来源,中小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等来自非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以及民间的各种非正规融资渠道也成为融资的主要途径。
二、认清形势,开拓思路,走出困境,加快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要想走出筹资困境必须认清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存在的根本问题,进而抓住关键问题,解决主要矛盾。
(一)政府抓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稳定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月对于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中小企业应抓住机会,最大限度加以利用。
(二)中小企业应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融资环境
2 加强信息披露,增强企业透明度,特别己经或准备在资本市场公开募集的企业,更要完善公司治理,这是决定融资成败的关键。
3 改善和规范经营管理,加强资金的管理,充分利用现金预算表及资金调度表,做好现金管理;加强信用管理减少坏帐损失,加强存货管理减少资金积压,避免存货跌价及报废损失,避免举借短期资金供长期投资使用。
4 要充分利用会计事务所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为投资方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建立起良好信用记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融资奠定良好基础。
5 中小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采用不同的融资对策,根据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与获得资金的可能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采用不同的融资组合,使企业快速发展与资金的需求相匹配。
6 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让金融机构更多地了解企业,努力争取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与大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7 重视人力资本对企业融资的推动,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户籍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培训。
8 重视培养无形资产,鼓励进行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现金流。
既要看到机遇,认清形式,又要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企业内部投资决策程序。在充分跟踪调研基础上,在做好各项战略规划前提下,包括充分的资金、人才、整合、应急等各方面的准备,寻求适当时机。
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是决定中国经济形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对中小企业非常关注,中小企业应借助政策东风,抓住机遇认清自己,走出发展困境,最终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财会信报 2010.1.18 中小企业划型新标准将加微型企业
[3]中国高新技术产导报 2009.11.2 吴芳兰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达300家 累计融资1389亿元
本文编号:15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