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高科技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3-01 16:38

许子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入手,深刻分析高科技中小企业经营现状,以及融资路径演进变化和选择。最终解答了中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融资路径,如何提高融资效率,如何降低融资风险等问题,以及政府如何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中小企业提供保障。这对于制定和执行有利于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拓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并提高其融资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 融资

.绪论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当人们还来不及庆幸经济触底反弹时,另一种声音已经高呼:国内的投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国进民退,中小企业老板无法继续维持生产,进而把资金用于炒股炒楼,造成国内股市的反弹和楼市的报复性上涨,与此同时,社会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困难。政府的经济政策正是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为了配合财政投资,绝大部分的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大型国企,进入了“铁公基”等领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用于救助中小企业,原本就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凸显。

近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总数达到4200多万家,生产能力占到GDP60%以上,上缴的税额占全国的53%,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随着中小企业作用的加大,各方面的不足也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存在着资金不足的情况,,而全部中小企业所占有的银行信贷资源不足20%。顺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善融资环境,对于实现调结构保增长的经济方针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虽然政策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重视,但是由于现实中企业的特性,操作层面存在困难。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资金与科技融合始终处于一种小规模、低效率的运行状态,突出表现在企业产权主体单一下的融资来源不畅、资金投入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阶段不衔接、与高科技产业化相适应的创业投资未能全面发挥作用、政策资源不足、金融条件限制、法制法规欠缺等方面。内生及外生因素共同影响下的资金约束成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2.我国理论界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这一困境的形成原因,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李荣融、陈晓红2002)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其实是信用难。中国的银行不缺钱,苦恼的是贷给谁,所以中国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欧新黔(2004)指出,融资渠道少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陈晓红(2003)认为要靠政府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制度环境。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欧新黔(2004)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创新融资方式, 建立创业投资体系,开设中小企业板市场,培育为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证券市场。

 

1.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一般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信息是充分且透明的。但在现实情况中,信息不对称则造成了市场无法自动达到均衡,直接导致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发生。这正是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产生融资风险的原因。

银行信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途径,但是我国银行信用制度的缺失会使这一选择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往往会出现在一家银行信用评级中很低的企业,可以继续从另一家银行获得贷款的情况,这无疑会加大银行的业务风险。高科技企业潜在收益很高,但由于是新市场和新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加突出。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认为,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宁愿贷款于传统行业。银行尤其愿意把钱贷给大型国企,虽然收益率可能略低,但这几乎不存在营业风险,这是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2.资金需求主体的非均质性

我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多不胜数,分别处于不同地区,经营于不同行业,难免会出现素质不一的情况,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资金主体的非均质性就是指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经营规划、信用等级、信息披露、资产负债、抗风险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的现象。由于非对称信息条件,银行作为资金供给主体,很难掌握企业的全部有用信息,资金提供的风险很大,成本较高,容易发生信贷歧视的情况。

高科技中小企业制度落后,产权关系混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迅速发展的瓶颈。一般高科技中小企业都是股份制公司,但其实质还是“封建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企业经营者往往自我监督不足,在发展战略决策,企业内部民主方面制度落后,造成了融资难,资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当银行或者风投资本有意愿投资并进行交流的时候,创业者无法给出一份满意的回复,这无疑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麦克米伦缺欠现象是指中小企业融资缺乏长期资金供给所导致的巨大资金缺口,其中高科技项目前景不确定风险更大,因此高科技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长期投资。

的增度,而拉动

 

近年以来,在国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一些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直接控制中小企业股份,进行经营管理并提供长期资金,银行和企业的关系也向更为松散的融资形势发展,这也正是我国融资体制发展的趋势。

首先应该明确政府在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地位,政府应该在其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要注意政府只是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建设,可以参考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和日本中小企业厅的设置,把各地各部门分散的组织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同时完善我国的贷款担保制度,成立专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过程中提供融资担保;大力发展风投业和信托业,推动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进入风投领域,发挥中介作用,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投行的第三方监控,避免出现侵害交易双方的情况;制定完善有针对性的法律,比如专门的《风险投资法》、《高科技创新法》等,通过法律的形式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降低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门槛,引导企业优化融资配置。

我国当前社会的信用系统恶化,在市场交易中欺诈、恶意违约事件层出不穷,已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该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参考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等国际著名评级公司的经营模式,组建我国自己的评级公司,建立企业信息库,并随之健全我国社会的信用体系。同时加强行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以政府信息库为根本,第三方评级公司为监督,公用信息——商用信息——个人信息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最大程度上缓解融资时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政府可以为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真正决定融资成果的还是企业本身,因此企业要完善自身建设,吸引投资者投资。企业要通过信用保障,机制保障和法律保障给予投资者信心,使得融资行为成功完成。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抵押物少,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较高等原因,企业可以通过新的融资抵押形式,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作为资金来源。同时要注意以投定筹,不盲目进行融资活动,选择低风险低成本的融资手段,不单纯依赖银行,通过二板市场或者三板市场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傅博娜.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科技与管理.2009(1).

[2]许宁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9.2.



本文编号:15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b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