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浅议适用于一般企业的资金清算模式

发布时间:2015-03-01 16:43

何行美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一般企业需要进行收入清分及资金结算,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借助信息采集介质,由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资金结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资金清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统收统支模式或是差额结算模式,,以大大提高清算效率。

关键词:一般企业  资金  清算  模式

收入清分,是指同一项收入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配;资金清算,是指资金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清缴结算。资金清算在金融企业,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几乎成为一项日常业务。但非金融企业也经常会遇到资金清算的问题,如交通行业中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航空以及物流行业等等。金融企业采用的资金清算模式并不适用于这些企业。它们的共同特性是需要多家不同收入主体共同协作来完成一项工作,而与此项工作相关的收入或进款只在某一个环节发生,进而造成一项收入需要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分配。首先是收入需要清分,进而引发资金如何清算的问题。如何寻求一种适合一般企业的收入清分及资金结算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一、寻求合适资金清算模式的意义

在合适的特别是智能信息化的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模式找到之前,实现多收入主体在某一项业务或服务上的联合显得不太现实。最明显的例子,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一票通行,无缝换乘,即乘客只需买一张票便可实现多条轨道交通路线换乘,而在不同的轨道交通线路由不同的地铁运营商运营的情况下,实现收入清分即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分配一张跨运营商轨道交通线路的车票收入是难以想象的。再加上市政交通一卡通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的业务交叉,资金清算及收入清分的实现只能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同样的例子也存在于需要发送方、中转方及到达方统一协作的异地物流配送行业。

采用合适的资金清算模式是化繁为简,简洁高效的前提。设想一下,有n家收入主体需要相互之间进行资金清算,那么,每一家清算主体都要和剩余的(n-1)家进行资金往来清算及对账,合计起来将有n*(n-1) 次资金往来及对账。而他们之间进行资金清算及对账的标准很难统一,往往无法按照统一的口径进行,实际工作中将费时费力,纠纷不断。建立合适的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模式,并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显得迫切且意义重大。

 

二、进行资金清算的前提

1、信息化网络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借助于网络及信息的力量,可以使资金清算变得更为简洁高效。在早年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大量依靠手工,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清分清算结果依旧不能十分准确。

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是尽量保证相关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利益主体网络联通,保证各相关信息纳入到信息化网络平台中来。无论是同城或异地,无论是借助于VPN或其他联网模式,传递信息或同步共享信息是实现高效清分清算的必要前提。

为实现清分清算信息化,量身打造一个适用的软件系统是重要的保证。收入分配的基本数据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与相关参数估计、收入分配算法的实施、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清分结果出具与查询等功能都可藉由此软件系统实现。在此软件中加入收入清分模型,实现收入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正确分配并出具结果,是进行资金结算的前提和依据。

 

2、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

为实现清分清算信息化实现,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的出现便显得顺理成章了。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是指能使每一次形成收入变化或资金流动的信息能够被采集和记录下来的介质。此种介质的信息采集当然也要依赖信息化网络平台,他们构成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例如,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票卡,在进站及出站时在闸机上刷卡,各种进出站及消费信息便借助于网络信息平台被记录下来了。这种票卡便是智能化信息采集介质的一种。

如实际业务发生时无法用一种智能介质来采集信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但必须保证标准统一,信息来源唯一,且全部信息都能纳入到信息化网络平台之中。例如物流企业广泛使用运单,便可以采用运单信息录入到软件系统的方式,再利用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使得异地的协作单位也能共享运单信息,并利用运单号码信息的唯一性来控制信息和利用信息,使得收入清分得以正常进行。

 

3、专门的清算机构

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或有条件的企事业机构,可以设定专门的资金清算中心。如铁道部就成立了专门的国际联运清算中心,对内对外办理国际联运清算业务。其国内直接发生业务关系的单位为:各铁路局财务处、各铁路分局收入检查室、办理国际联运客货运输业务的车站、列车(客运)段及列车、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各分(支)社等。中国民航也成立了专门的清算中心,为我国民航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空管收费提供资金清算服务,负责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机场管理建设费、航路费、起降费等的征收与清算、民航其他资金清算等。其年资金清算额超过百亿元,清算对象涵盖了国内外400多家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单位。

但对于一些企事业单位来说,由于资金量不大或业务相对简单等因素,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资金清算中心,可以采用由集团企业总部或某一个各方公认公平的一方来承担清算工作。采用后一种办法时,需要各方签订合同条款,详细列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一个资金共管账户。

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商定一家机构承担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的职责,意义不仅在于有一家能够承担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的主体,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要制定出一套标准,以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并最终对争议进行判定和最后裁决。他最后出具的裁定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并能够让所有参与方共同遵守并参照执行。同时,所有参与资金结算的n家单位不必再同时面对其余(n-1)家单位来进行结算或对账,只需要面对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一家进行结算和对账即可,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三、资金清算模式

在收入按照规定的标准采用模型进行信息化清分以后,资金清算就是紧接着要进行的下一步工作。一般来讲,资金清算可以采取的常见模式有两种,即统收统支模式和差额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所有参与结算的单位只需要面对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一家来进行资金结算和对账,不必面对其他任何一家参与结算的单位。

1、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适用于采用收支两条线进行收支管理的单位,或者想藉此集中资金,统筹使用的企业集团采用。这种模式假设或虚拟前提是所有的收入都归企业集团所有或归某一有权机构集中归集后再行分配。其优点是能够集中大量的资金,其缺点是为采用这种方法需要付出较大的协调成本,目前采取这种模式的企业或机构虽然存在,但并不多见。

采用这种方法,在实际资金结算中,所有资金流入的相关方要将资金全额上缴给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然后根据收入清分及资金清算的结果,将归属于各方的资金另行划拨给各方。

用一个简易的表格来进行说明:

1          

资金清算结算表(对A单位)

                                 ( 单位:元)

中心应收A单位资金项目

金额

中心应付A单位资金项目

金额

差额(应收-应付)

项目1

 

项目1

 

 

项目2

 

项目2

 

 

项目3

 

项目3

 

 

 

 

 

 

合计

AS

 

AF

a

 

上表指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出具,针对A单位收入上缴及资金划拨的结算表。应收A单位的资金项目包括A单位所有与清算业务相关的资金流入及应付给其他单位的相关服务费或其他酬劳。应付A单位资金项目包括在整个清算业务中A单位应分得的相关收入份额及资金份额。实际结算中,A单位应将合计AS的款项全额按照相关协议或规定先行划拨给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按照协议或规定再将合计AF款项划拨给A单位。这种方式即为统收统支方式,也称为全额划拨方式。

对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来说,可以借助网络化信息平台出具汇总所有单位的资金结算表,格式举例如下:

2

资金清算结算汇总表

                                 ( 单位:元)

中心应收资金总额

中心应付资金总额

差额(应收-应付)

A单位

A单位

a

B单位

B单位

b

C单位

C单位

c

 

合计(TS

合计(TF

合计(t

此汇总表可以总括反映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合计收取与划拨的各单位款项总额。

 

2、差额结算模式

在差额模式下,假设或虚拟前提与统收统支一样,也是假定所有的与清算相关的收入及资金流入都归企业集团所有或归某有权机构所有,先集中归集再行分配。差别在于实际进行资金结算时,各单位不再需要将所有资金上缴,而是只上缴差额部分。以表2来举例说,若A单位经过清分清算后的差额a为正数,则A单位只需上缴给清算中心差额款项a;B单位经过清分清算后的差额b为负数,则B单位不需要向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上缴资金,只需要等待清算中心或有权机构向自己划拨差额款项b即可。

理论上来讲,如果只对收入进行清分分配,不存在额外的服务或酬劳收费之外,表2中差额的合计数t应该是零。

上述两种模式适用于大部分需要进行收入清分及资金结算的企业单位。总之,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同企业各种业务与资金交叉点越来越多,寻求合适的收入清分和资金清算模式,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局.《民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空管业务补充规定,2005

[2]、铁道部财务司.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国际铁路联运清算办法,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3]、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管理及收入分配理论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7



本文编号:15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8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