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中国非金融部门信贷杠杆演变、特征和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21-03-09 16:19
  信贷杠杆一方面反映债务投资的效率,另一方面与信贷风险管理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部门、分企业产权、分行业和分地区的多维度视角,考察了中国2006~2017年非金融部门信贷杠杆的演变轨迹和特征。从产权结构来看,高效率的私营部门一度去杠杆速度太快;从分行业角度看,水利、电力和交通仓储等基础建设类行业近年来杠杆率增速最快;从分地区角度看,东部沿海区域杠杆增速相对稳定,中西部出现杠杆率区域聚集性的加速上行。本文进一步引入归一化最大熵赋权的方法,从信贷质量和经济发展两个维度的10余个指标对我国信贷风险进行了评估,通过动态信贷风险得分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整体信贷风险水平最高,2016~2017年在"稳经济、控杆杆"政策的推行下,信贷风险有所缓解;当前地域和行业的信贷风险仍存在结构性分化,东北、西北地区和基础建设、批发零售和采矿业的信贷投资效率相对较低,风险偏大。 

【文章来源】:科技促进发展. 2019,15(11)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中国非金融部门信贷杠杆演变、特征和风险评估


我国信贷杠杆演变宏观特征

杠杆,清算银行,非金融企业,数据来源


从非金融企业信贷杠杆演变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次贷前高于发展中国家,次贷后发展中国家的非金融企业部门平均杠杆率快速上升,尤其是2012年后以较快速率增长,发达国家以G7经济体为代表,其中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均超过100%,美国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大致在60%~80%,低于发达国家均值,整体债务情况良好,德国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最低,在次贷危机后还略有下降,低于60%;发展中国家以金砖五国为代表,除中国外的其他四国整体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波动不大,而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增速较快,不仅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在2008年后有显著提升,此后2012年再次大幅上涨,目前已经超过160%,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负债压力较大。从家庭部门杠杆率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家庭部门杠杆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家庭部门杠杆率均值一般在70%~80%之间,发展中国家均值大致在30%~40%之间。发达国家以G7经济体为代表,除加拿大家庭部门杠杆率在次贷后有所上升,其他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美国的下降幅度最大,从峰值的98.6%下降到77.3%;发展中国家以金砖五国为代表,大部分国家的杠杆率都表现平缓,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自2008年以后一直快速上涨,虽然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远超发展中国家的均值水平,且上升幅度过快,而中国的家庭部门信贷负债大部分与购房贷款有关,因此房地产市场波动对该类贷款的信用风险影响较大,同时中国整体社会福利水平较低,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平均值掩盖了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杠杆风险,也应引起关注。

清算银行,杠杆,数据来源,国际


从图4可以看出,自次贷危机以后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持续下降,而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持续上升,其中私营部门企业的去杠杆在2014~2016年的速率最快,而同时期国有部门工业企业的杠杆率却在上升,国有和私营部门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背离。私营部门的去杠杆速度过快,企业生存更加困难,加大了私营企业的风险,反而没有达到去杠杆的目的,自2017年后中央提出稳杠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扶助民营、私营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缓解目前这种因企业产权性质不同对待而造成的加剧风险的信贷政策,2017年以后国有和私营部门的资产负债情况已经逐渐开始收敛。图4 分产权性质企业资产负债率对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债务高企、风险集聚与体制变革——对发展型政府的反思与超越[J]. 张晓晶,刘学良,王佳.  经济研究. 2019(06)
[2]货币政策、杠杆周期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J]. 陈创练,戴明晓.  经济研究. 2018(09)
[3]金融杠杆波动与中国经济波动——来自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吴建銮,赵春艳,南士敬.  当代经济科学. 2018(05)
[4]如何协调推进稳增长和去杠杆?——基于资金配置结构的视角[J]. 朱太辉,魏加宁,刘南希,赵伟欣.  管理世界. 2018(09)
[5]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国际比较与对策建议[J]. 陈卫东,熊启跃.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2)
[6]我国省域杠杆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门槛模型[J]. 宋亚,成学真,赵先立.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2)
[7]“稳增长”与“控杠杆”双重目标下的货币当局最优政策设定[J]. 胡志鹏.  经济研究. 2014(12)

硕士论文
[1]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影响因素研究[D]. 王丹.江西财经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073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073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