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在我国金融市场体制改革中,利率市场化是核心内容。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则是一把双刃剑。结合国外改革的经验教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商业银行能抓住改革的契机,那么势必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但若不能很好的应对,那么将会导致金融市场混乱,甚至产生金融危机。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2015年的首次调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入了关键时期。面对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脱媒现象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利差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转变业务模式、优化收入结构成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研究,主要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和进行业务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必然趋势。其次,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方面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冲击了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商业银行加快新产品研发及业务创新的步伐。再者,通过研究分析美国和香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改革成果,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借鉴意义及启示。即我国商业银行要摒弃把中间业务当作副业的观念,要均衡发展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在加强金融监管的背景下,基于金融市场细分进行市场定位,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结合前文分析的内容,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第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深化金融业务、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第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服务于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第三,在大数据时代进军电商平台,并着力发展移动金融业务;第四,针对中高端客户,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业务;第五,推进与政企和战略伙伴的深入合作,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水平。由此可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为了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我国商业银行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而是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情况发展业务,明确市场定位,打造自有品牌,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这才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最好发展途径。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业务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F83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5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一) 研究背景9-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二、文献综述10-1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2
-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12-13
- 四、论文研究方法和思路13-15
- (一) 研究思路13
- (二) 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15-27
-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现状分析15-22
- (一) 传统存贷业务15-17
- (二) 中间业务17-21
- (三) 信贷投向客户结构21-22
-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22-27
- (一) 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盈利能力差22-24
- (二) 贷款投向行业高度密集24-25
- (三) 业务创新匮乏25-27
- 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27-31
- 一、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27-29
- (一) 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利润下降27-28
- (二) 融资渠道多元化,传统业务受到冲击28-29
- 二、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29-30
- 三、优化信贷业务的客户结构30-31
- 第四章 国际经验借鉴31-38
- 一、美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31-34
- (一)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结构变化32
- (二) 商业银行加快战略定位,积极推动业务转型32-33
- (三) 加快零售业务的综合化发展33-34
- 二、香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34-35
- (一) 设立分层的利率体系,提供差异化服务34-35
- (二) 积极推进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35
- 三、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示及借鉴意义35-38
- (一) 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均衡发展,寻找新盈利增长点35-36
- (二) 找准市场定位36
- (三)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36-37
- (四) 加强金融监管37-38
-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38-47
-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深化金融创新38-39
- (一)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38
- (二) 金融产品创新38-39
- (三) 服务方式创新39
- 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39-41
- (一) 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40
- (二) 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40-41
- 三、挖掘大数据,进军电商平台41-43
- (一) 打造电商平台,提高线上线下服务质量41-42
- (二) 着力发展移动金融42-43
- 四、积极推动财富管理业务43-45
- (一) 着力推动理财市场的发展43-44
- (二) 积极发展财富管理业务44-45
- 五、推进与政企和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45-47
- 第六章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敏,明伟;个人办理银行业务要支付哪些费用?[J];现代商业银行;2001年06期
2 李子卿;;银行业务电子化的新趋势——集中式处理[J];金融电子化;2001年01期
3 ;香港《星岛时报》报道 商业银行业务收费被指“嫌贫爱富”[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1期
4 周志凯;大力发展高校教育信贷[J];武汉金融;2002年03期
5 ;条码技术应用于银行业务[J];企业标准化;2002年06期
6 孔建球;山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与途径[J];华南金融研究;2003年06期
7 ;建立非现场稽核(审计)系统 强化银行业务的监管力度[J];金融电子化;2003年08期
8 李红;浅析银行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及其特点[J];华南金融电脑;2004年01期
9 黄明庆;现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福建金融;2004年05期
10 冯嗣全,章忠诚;我国银行业务国际化的现状与战略安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建设银行武汉市分行课题组;陈汉华;;“复关”后建设银行业务向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3年度)[C];1993年
2 ;世界银行业务导则之少数民族(节选)[A];共识(2010秋刊04)[C];2010年
3 刘金生;于勤藻;;试论金融服务的现状及改进方法[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 钟胤卞;;银行业务外包:为印刷行业带来新商机[A];中国印刷业数字化发展策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浦增平;;谈传统商业银行与现代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及其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建设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课题组;李敏新;;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君 常润岭;银行业务电子化应尽快集中式处理[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2 秦利;银行业务将成平安新利润增长点[N];证券时报;2007年
3 丁侃;建行在深圳试点“村镇银行业务”[N];南方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顾冶;农行苏州分行投资银行业务增势强劲成亮点[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5 袁君;苏宁推“零钱宝” 银行业务再遭分流[N];企业家日报;2013年
6 ;国内银行业务外包风险几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4年
7 ;银行业务法规前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乔士成 张哲绰 记者 李播;中俄120名金融人士研讨业务[N];黑龙江日报;2006年
9 王小平 方华;中国人寿:不排除把银行业务作为主业之一[N];金融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苗燕;三大业务成中行主要收入来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童舒;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模式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智龙;聚兴诚银行业务变迁研究(1937-1945)[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 邓小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王娟;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冲突的法律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珏;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丁武民;我国综合性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吕宁;银行业务信息安全策略探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7 李强;建行南大街支行投资银行业务拓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晶伟;业务转型下建行天水分行批发银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熊大康;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务异地发展风险监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梁磊;鄂尔多斯银行业务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2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59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