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捷克与斯洛伐克政治经济和外交转型比较 南京廖华

发布时间:2016-09-04 12:04

  本文关键词:捷克与斯洛伐克政治、经济和外交转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989-2009年,捷克和斯洛伐克政治、经济和外交全面转型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9-1992年,它们在联邦框架内共同启动转型进程,并完成了部分转型任务; 1993-2004年,两国踏上了不同的转型道路,最终会合于欧洲-大西洋结构中; 2004-2009年,两国在欧盟框架内继续推进民主化进程和经济改革,促进外交政策“欧洲化”。通过对捷克和斯洛伐克20年转型进程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捷克与斯洛伐克转型的相同点

第一,转型任务的多重性和同时性给转型进程增加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别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南欧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中东欧国家在政局剧变后开始了以制度变迁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外交 和社会等多重转型进程。与中欧其他邻国相比,捷克和斯洛伐克还要面临建设独立国家的挑战。在同一时间内面临如此多的历史任务,一方面导致解决问题的精力分散,另一方面造成各种转型进程之间的相互牵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转型的成效。 第二,历史传统、政治精英和“回归欧洲”等因素决定和影响了转型路径和转型绩效。在转型进程的初期,历史传统的作用尤为明显。政治精英的执政思维与政治精英集团内部的关系对整个转型进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决定转型的深度和广度,确定转型的方向和速度,而且控制转型的结果。“回归欧洲” 的外交政策目标对政治和经济转型进程的方向和成效均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第三,向西方式民主制度的过渡快速且平稳,但民主巩固进程曲折而漫长。在欧盟和北约的引导和制约下,,捷克和斯洛伐克建立了西方民主的制度体系,并且总体上趋于巩固。然而制度的现代化可以从上而下进行,法律、政府决定和欧117 捷克与斯洛伐克政治、经济和外交转型比较盟与北约的加入标准与人们的内心与行为认同还有距离,公民社会文化正处于变化中。

第四,政治转型与经济转型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彼此促进。经济转型战略的 选择、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受到政治力量格局和政治意志的约束,而经济转型绩效又决定政府的声望,并对政局的稳定产生影响。

(二)捷克与斯洛伐克转型的差异

第一,联邦解体明显加重了斯洛伐克的转型负担。尽管联邦国家的解体也促使捷克必须履行建设独立国家的任务,但从历史经验、经济基础、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来看,捷克的条件远远好于斯洛伐克。斯洛伐克独立后即出现政治不稳定、经济陷入困境和社会严重极化等问题,明显加重了转型负担。

第二,斯洛伐克的转型道路更为艰难、曲折。转型初始条件较差的斯洛伐克 在独立后逐渐偏离了联邦时期的转型道路,一度明显落后于捷克。此后,政治精英利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促进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它在转型的后半程取得显著进步,最终与捷克会合于欧洲-大西洋结构,而且缩短了与捷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第三,外力对斯洛伐克转型进程的影响更为突出。从确保中东欧地区以及全欧洲的民主与稳定出发,欧盟首次为扩大制定了政治标准并严格实施。因没有履行政治标准,斯洛伐克一度被排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之外。在从“慢车道”转到“快车道”的过程中,斯洛伐克自身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欧盟与北约对它的外力影响也更突出。

第四,在“回归欧洲”和“欧洲化”进程中,捷克与斯洛伐克同美国、俄罗斯的关系发展不一。地缘政治、历史传统和经济因素导致捷克和斯洛伐克采取了不同的对美和对俄政策。相比之下,捷克更强调跨大西洋联系,其亲美立场更明显,而斯洛伐克因在能源供应上完全依赖俄罗斯,更注重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

(责任编辑:莫伟)

注释:

[1]1968年8月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用武力终止“布拉格之春”后,苏联推翻了此前捷共提出的几乎所有的民主复兴方案,只允许实行联邦制,但“正常化”期间政治权力的重新集中化使联邦制只停留在宪法文本上,在政治现实中国家结构形式更接近单一制。

[2]Karel Vodiˇcka and Ladislav Cabada,Politicky systémˇCeskérepubliky, Portá,l s.r.o., Praha 2003,ss.305-306.

[3]Soňa Szomolány,iKt ukatácesta Slovenska k

demokracii,STIMUL-centrum informatiky a vzdelávania FIF UK, Bratislava 1999, s.44.

[4]有别于南斯拉夫联邦,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解体是两共和国政治精英协商共识的结果,联邦解体没有伴随民族冲突和引发继承战争。

[5]“中欧模式”的概念于1994年提出,它综合了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等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政治转型道路的普遍特征,即朝着多元民主、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方向发展。所谓“东欧模式”是指前苏联的一些共和国的转型道路,其基本特征是:忽视宪政主义原则、集中行政权力和出现寡头政治集团。See Soňa Szomolány,iKt ukatácesta Slovenska k demokracii, s.10.

[6]Soňa Szomolányi(editorka),Spoloˇcnost a politika na

Slovensku-Cesty k stabilite 1989 -2004,Univerzita Komenského, Bratislava 2005, s.36.

[7]L ubomír Lipták,Slovensko v 20.storoˇcí,Kalligram, Bratislava 2000, s.106.

[8]斯洛伐克宪法的不足主要体现为:没有明确规定总统与总理、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突出了国家家长式统治的特点;宪法前言表明国家建立在民族原则而不是公民原则之上。参见L ubomír Falt an,Slovensko a jeho premeny na zaˇciatku 90.rokov/Spoloˇcnost -Ekonomika, Veda a technika, Sociologicky stavSlovenskej akadémie vied, 1994, s.70.

[9]捷克宪法规定设立的一些机构在宪法通过多年后逐渐得以建立,如1996年成立参议院, 2000年设置高级地方自治机构, 2003年建立最高行政法院。

[10]虽然1998年捷克社会民主党组建了单一少数派政府,但它通过“反对派协议”与最大反对党公民民主党建立了隐蔽的联盟。

[11]2004年入盟后,因执政党的政治丑闻和议会对少数派政府表示不信任等原因,政府更替频繁,但没有引起社会动荡。

[12]1998年议会大选前,梅恰尔政府试图通过修改选举法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政党竞争。2000年,结为联盟的执政党捷克社会民主党与在野的公民民主党试图修改选举法和政党法,以便在权力和财政分配上明显有利于大党。

[13]Karel Vodiˇcka,“Politicky systémˇCR a SR: riziko a pr°uběh konsolidaˇcního procesu vkomparativním pohledu”, in GrigorijMese nikov,Oǐga Gyárfá ová,Slovensko:Desaǐrokov samostatnosti a rok reforiem,In titút pre verejnéotázky, Bratislava 2004, ss.35-36.


  本文关键词:捷克与斯洛伐克政治、经济和外交转型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8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08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