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略论“实体性价值论”与“生产关系性价值论”的不可统一性

发布时间:2016-09-12 09:11

  本文关键词: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2007年

“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对量的混淆——略论“实体性价值论”与“生产关系性价值论”的不可统一性

杨文进  

【摘要】:价值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价值尺度必须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因此价值尺度与价值量都是随着生产关系变化而改变的相对量、不同生产关系下的价值量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对斯密的误解所产生的追求逻辑一致性的价值理论,致使人们将仅仅适应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劳动价值论用于与其性质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忽视了绝对性的价值量与相对性的生产价格量之间在逻辑上的不可统一性,因此产生了古典学派体系中的严重逻辑矛盾。理论和事实证明,以"实体"为基础的绝对性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所要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是格格不入的。只有"生产关系性价值理论",才能够真正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从而是其价值理论中的精髓。

【作者单位】:
【分类号】:F014.2
【正文快照】:

一经济理论作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是建立在各自特有的假设上面的,因此在用 他们来解释客观世界时,就不能脱离其假设前提来进行,否则就会犯张冠李戴的错误。这方 面比较典型的情况,就体现在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运用上面. 一、“价值转型”的逻辑乱源—绝对量与相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劲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视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许光伟;;企业价值构成问题再研究——理论解析与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林双林;;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何雄浪;江传彬;;社会主义新分配方式探析:按人力资本贡献分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丁仰炎;政治经济学随想[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周玉梅,刘海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问题新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潘锦棠;误解与正解——关于妇女就业的马克思主义观点[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尹平,张瑜,张彩虹;英美模式对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10 刘智;正视不同单位国家公务员存在收入差异的合理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剑文;;宪政与中国财政民主[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崔战利;;精确解析马克思的“价值决定悖论”——兼论振兴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支点[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韩琦;;拉美结构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谢名家;;把握“文化经济”新契机,推动总部经济大发展[A];首届中国总部经济与广州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徐向艺;徐英吉;;技术和制度创新与企业持续成长性研究[A];中国企业持续成长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心宇;伏晓东;;新农村的农业工业化道路[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8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杜金岷;;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李松龄;黄玉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辩证关系[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雷;通货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2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3 徐良平;金融媒介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杨庆媛;中国城镇土地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寇全安;黄土高原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6 姚慧琴;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马志刚;中国近代银行业监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许长新;港航经济系统理论与数理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9 谷延芳;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伟;水利资金配置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鲁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丽;当前中国垄断经济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俊平;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评析[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4 傅晓军;企业多元化经营探析[D];湖南大学;2001年

5 刘彬;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型资产重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峰;美国反垄断政策的演变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王定祥;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财政政策协调运行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张景青;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薛莹;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靳俐;银行监管中的政府与市场定位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几个错误理解的批判[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2 郝小青;;在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下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3 刘召峰;;拜物教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我国学者关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态度的转折的分歧说开去[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4 曾光荣;王学先;;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佟亚辉;;对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6 王学先;曾光荣;;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7 王素玲;;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若干思考[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王明华;;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经济师;2011年08期

9 张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解读[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10 李倩;管辖;;论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下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成庆生;;21世纪“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洪灏;;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吉清;刘明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宇晖;;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有伦;;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凌云;;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特征及其发展[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许有伦;;怎样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志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劳动属性与劳动价值论初探[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仲泉;[N];人民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玉玲;[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本报评论员;[N];经济日报;2001年

4 王天义;[N];人民日报;2001年

5 沈建新(作者单位:上海生产力学会);[N];解放日报;2001年

6 陈金松;[N];经理日报;2002年

7 赵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史峰;[N];安徽日报;2002年

9 张建君;[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笛清;[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罗惠平;劳动价值论及博弈论在企业技术人力管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4 姜通;马克思理论视域下的艺术品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乔均;基于马克思主义市场价值理论的品牌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玉龙;最优课税问题研究——劳动价值论的观点[D];厦门大学;2002年

7 郑文范;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D];东北大学;2001年

8 梁玉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春雷;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磊;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视域下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郭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宋锋华;正确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D];新疆大学;2004年

4 赵锦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5 刘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法经济学思想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月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D];渤海大学;2012年

7 李接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曾世宏;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与应用[D];苏州大学;2003年

9 曹宇鹏;系统科学视角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万贺;我国企业集团治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吉尔平《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评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3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13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