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10 09:18

  本文关键词:汉语政治经济新词英译修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年

汉语政治经济新词英译修辞研究

顾雪刚  

【摘要】: 长期以来,中文新词的翻译问题都是翻译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又很具争议的课题。本文采用了修辞学的独特视角对中文新词的英译进行研究,对中国政治经济方面的新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修辞分析和研究。 本文作都认为修辞应是中文新词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考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力保持原词的修辞特色。本文总结、研究了中文政治经济新词构词过程中所采用的诸如比喻、仿拟、转喻、谐音等修辞方法,并对《中国日报》中对相应新词给出的英译进行了点评。 本文引入了纽马克有关语言功能分类的理论,力图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提出一系列着眼于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词修辞特色的新词翻译指导原则,包括尽量保持原词修辞特色,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在这一系列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对译例的修辞分析和点评,本文提出了一套汉语政治经济新词英译的具体方法,包括直译、直译加注、回译、意译等,以期能够尽量在英译过程中保持新词所具有的修辞特色,进而实现有效和对等的翻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315.9
【目录】:

  • 声明3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3-4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6
  • 摘 要6-9
  • 1.Introduction9-11
  • 1.1 Influences of Chinese on English9-10
  • 1.2 Why study the new economic and political vocabulary?10-11
  • 2.Literary Review11-16
  • 2.1 Definitions11-13
  • 2.2 Detailed studies done in this area13-16
  • 2.2.1 Phonemic studies13
  • 2.2.2 Lexical studies13-14
  • 2.2.3 Syntactic studies14
  • 2.2.4 Textual studies14-16
  • 3.China English vs Chinese English16-20
  • 3.1 China English16-17
  • 3.1.1 How China English came into being16
  • 3.1.2 Displays of China English16-17
  • 3.2 Chinglish17-20
  • 3.2.1 How Chinglish came into being17-18
  • 3.2.2 Dispays of Chinglish18-20
  • 4.New Economic and Political Vocabulary in Chinese20-26
  • 4.1 New words20-22
  • 4.1.1 Principle of necessity20
  • 4.1.2 Principle of understandability20-21
  • 4.1.3 Principle of stability21
  • 4.1.4 Normative principle21
  • 4.1.5 Principle of convention21-22
  • 4.2 Reasons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22-23
  • 4.2.1 Social reason22
  • 4.2.2 Linguistic reason22-23
  • 4.3 How these new words are created23-26
  • 4.3.1 Coinage23
  • 4.3.2 Borrowing23-24
  • 4.3.3 Regeneration of old words24
  • 4.3.4 Acronym24
  • 4.3.5 Adoption of Words from dialects24-25
  • 4.3.6 Parody25-26
  • 5.Arhetoric Analysis of the New Economic and Political Vocabulary in Chinese and Their Counterparts in China English26-38
  • 5.1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use of rhetoric devices in the creation of new words26-27
  • 5.2 Rhetoric devices in the creation of new words27-36
  • 5.2.1 Metaphor27-30
  • 5.2.2 Metonymy30-33
  • 5.2.3 Parody33-35
  • 5.2.4 Other figures of speech35-36
  • 5.3 Features of the new words created with the rhetoric devices36-38
  • 5.3.1 Features of words created through metaphor and metonymy36-37
  • 5.3.2 Features of words created through parody37-38
  • 6.Tentative Principl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Vocabulary into English38-41
  • 6.1 Principl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ew vocabulary38-41
  • 6.1.1 Reservation of the rhetoric features39
  • 6.1.2 Intelligibility39
  • 6.1.3 Acceptability39-41
  • 7.Method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ords41-48
  • 7.1 Transl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ords that were borrowed from English41-42
  • 7.2 Translation of the new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ords that are inherently Chinese42-48
  • 7.2.1 Literal translation42-43
  • 7.2.2 Free translation43
  • 7.2.3 Adaptation43-47
  • 7.2.3.1 Deletion44
  • 7.2.3.2 Addition44-47
  • 7.2.4 Translation by using existing expressions in English47-48
  • 8.Reflection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ords48-52
  • 8.1 Study the connotative meaning rigorously and refrain from word-for-word translation48-49
  • 8.2 Be careful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prevent from Chinglish49-51
  • 8.3 Respect the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translation51-52
  • 9.Conclusion52-53
  • Bibliography53-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眉云,凌德祥;汉语各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常误分析──汉英语音对比系列研究(之三)[J];外语研究;1994年03期

    2 陈小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现象及其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2期

    3 黄金祺;再论《应当肯定“西译汉化”现象的积极面》——兼答周式中同志[J];外语教学;1991年03期

    4 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5 膝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对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6 杜瑞清!710061,姜亚军!714000;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7 贾冠杰,向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05期

    8 常骏跃;英语中汉语借用现象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05期

    9 孙骊;英语国别变体的研究和英语在中国[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10 杨玉晨,闻兆荣;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句子类型及分析[J];现代外语;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燕;论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朱跃;对近20年“中国英语”争论的反思——兼谈中国英语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陈海花;;从语言游戏视角看中国英语的共核性和区域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何静秋;陈松云;杨劲松;;从句层修辞操作角度看英语写作中的性别差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赖婷;;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看“中国英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7 胡骑兵;;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宋更宇;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式英语[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刘晓蓓;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个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邢家伟;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莉;;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关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衣莉;;中国英语中t,th在语流中的读音和三词连读的韵律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魏志成;;汉英语言关系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涂秀青;;也谈中国英语的标准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郑晶;;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灵;;中国英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黄金德;;浅谈汉译英中的重复指称及其处理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张美秀;;中国英语本土化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费茜;潘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探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10 何文贤;;多元文化交流中的信息缺陷与翻译通约[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蕾;中国高水平EFL学习者语言研究:程式语和语言创造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杨蕾;词汇知识与词汇应用能力关系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付瑛瑛;“传神达意”[D];苏州大学;2011年

    7 裘禾敏;《孙子兵法》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姜亚军;英语变体研究与比较修辞学的接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珍容;范文仿写法与句子训练法的效果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谈红芬;认知汉英语篇差异与写作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国芳;仿写法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旭;对比修辞理论框架下的大一新生议论文修辞模式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韦国云;高三英语过程写作教学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邓元元;语块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性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盖颖颖;过程体裁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欧阳志群;简议母语负迁移的消除[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永恒;[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海莺;语法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德祥;;从语言比较研究中去认识汉语语法的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周方和 ,孙明璇;鞍山地区方言影响英语语音方面的问题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Z1期

    3 杜昌忠;;福建方言与英语语音[J];福建外语;1988年Z2期

    4 刘乃华;汉英语音系统主要特点之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5 乐眉云,凌德祥;汉语各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常误分析──汉英语音对比系列研究(之三)[J];外语研究;1994年03期

    6 韦雷;;浅谈英汉语音对比教学中的正负迁移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01期

    7 高玉华;;英汉元音比较——中国学学生习英语元音的困难[J];山东外语教学;1988年Z1期

    8 刘世生;;英语语音教学浅探——汉语方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1990年04期

    9 周式中;尊重英语规律是汉译英的根本原则[J];外语教学;1990年02期

    10 黄金祺;再论《应当肯定“西译汉化”现象的积极面》——兼答周式中同志[J];外语教学;1991年03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汉语政治经济新词英译修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5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