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环境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史——评《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发布时间:2018-01-14 19:39

  本文关键词:环境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史——评《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出处:《环境经济》2015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史研究 环境变迁 中国史 中国历史 客观存在 美国学者 敢闯 环境破坏 农业持续发展 生态治理


【摘要】:正有关中国历史兴衰的解读,其著作尽管汗牛充栋,但是不外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维度切入。若按照时间年代的顺序,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探究中国历史,显然是冒险之举。一来环境变迁涉气候、地质、农业、水利等众多领域,二来自古以来关于环境变迁的文献稀少、零碎,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使得很多学者在环境史研究面前怯而止步。然而美国学者马立博(Robert B.
[Abstract]:It is about the rise and fall of Chinese history, whose works, despite their prolific prowess, can only be seen in the dimensions of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affairs, culture, etc., in chronological order. It is obviously risky to explore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First, environmental change involves many fields such as climate, geology, agriculture,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 on. Second, the literature on environmental change has been scarce and fragmented since ancient times. These objective difficulties make many scholars shy away from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分类号】:X-09
【正文快照】: 有关中国历史兴衰的解读,其著作尽管汗牛充栋,但是不外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维度切入。若按照时间年代的顺序,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探究中国历史,显然是冒险之举。一来环境变迁涉气候、地质、农业、水利等众多领域,二来自古以来关于环境变迁的文献稀少、零碎,这些客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雪芹;;水利、霍乱及其他:关于环境史之主题的若干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7年06期

2 高国荣;;环境史在美国的发展轨迹[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3 包茂红;;澳大利亚环境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2期

4 梅雪芹;;中国环境史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史学月刊;2009年06期

5 梅雪芹;;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包茂红;;拉丁美洲环境史研究[J];学术研究;2009年06期

7 王利华;;全球学术版图上的中国环境史研究——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之后的几点思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包茂红;;国际环境史研究的新动向——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俯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高国荣;;城市环境史在美国的缘起及其发展动向[J];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10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J];思想战线;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原宗子;;在日本的中国环境史研究[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理查德·怀特;毛达;;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4 汤艳梅;;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秀文;中国期刊对环境史研究的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环境史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记者童力;环境史研究呈现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思维习惯:中国近代环境史跨学科研究的起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杨伟兵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区域视角深化西南环境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寻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高澜;潜滋暗长:欧洲环境史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王先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 耿晓明 通讯员 刘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欧洲环境史学会现任主席 德国慕尼黑大学历史系教授 克利斯托夫·毛赫 译 北京大学历史系 包茂红;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环境史?[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伟刚;从自然到城市:浅析美国环境史研究重心的演进[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2 徐延松;马丁·麦乐西与美国的城市环境史研究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董立顺;西夏环境史专题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林博;重解“荒野”:威廉·克罗农的环境史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明智;沃斯特西部环境史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梁志成;明代环境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静;清至民国北川地区生态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5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25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5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