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机制与中印双边关系的联系结构与影响路径
本文选题:金砖国家 + 中印关系 ; 参考:《战略决策研究》2016年04期
【摘要】:金砖国家合作是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现的新的多边机制,在促进机制内国家开展多边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的同时,也对中印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金砖机制与中印关系的关联性为研究内容,从"双边-多边"、"政治-经济"两个维度构建中印国家关系,并重新审视金砖机制和中印关系的联系结构与影响路径。本文首先对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的关系及金砖机制与中印两国关系的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对中印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历史源流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新时期金砖机制的出现对中印关系带来的变化及其在中印关系中的特殊性;本文意在说明传统中印双边关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边视角,建立分析中印关系的基本框架。本文指出两条金砖机制和中印双边关系的相互影响路径,并分析了不同路径的现实情况,对改善金砖机制下的中印双边关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Abstract]:BRICS cooperation is a new multilateral mechanism that emerged after the economic crisis in 2008. While promoting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in the mechanism and jointly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it has also had a certain impact on Sino-Indian relation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ICS mechanism and Sino-Indian relationship as the research content, constructs the Sino-Indian relationship from "bilateral-multilateral" and "political-economic" dimensions, and re-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structure and influence path between BRICS mechanism and Sino-Indian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lateralism and bilateralism, the BRICS mechan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BRICS mechanism in the new era and its particularity in the Sino-Indian relationship,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to combine the multilateral perspective. To establish a basic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Sino-Indian relation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utual influence paths between the two BRICS mechanisms and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ifferent paths, which is usefu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under the BRICS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822.3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主;;利益捆绑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J];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04期
2 黄迎虹;;金砖合作的两面:基于中印两国媒体评论的实证分析[J];南亚研究;2014年03期
3 尤宏兵;;金砖国家合作的推进与深化[J];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08期
4 冉杰;项红梅;;浅谈中印多边外交合作机制建设[J];和平与发展;2014年03期
5 杨思灵;高会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问题探析[J];亚非纵横;2014年03期
6 张键;;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J];当代韩国;2014年01期
7 周友梅;;金砖五国合作机制下中印农产品贸易救济及应对[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11期
8 蓝建学;;中印关系新思维与“再平衡”[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9 张建红;姜建刚;;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12期
10 黄正多;严晓凤;;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中印国际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红娟;陈益刊;李兴仁;张静;郭丽琴;;金砖银行落户幕后:上海险胜新德里[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张林;李丽华;;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经济战略的研究进展与未来探讨方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陈剑煜;;金砖机制与中印双边关系的联系结构与影响路径[J];战略决策研究;2016年04期
3 全诗凡;罗宏翔;姜建刚;;经济风险、制度结构与海外并购股权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7期
4 张家栋;;中印关系中的问题与超越[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6年01期
5 衣长军;徐雪玉;;海外华人网络、双边伙伴关系与中国OFDI空间格局[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6 武立东;杨军节;;制度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和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预测;2016年03期
7 魏景赋;钱晨曦;;中欧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8 高翔;朱秦汉;;印度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特征及中印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16年01期
9 冯传禄;;中国“西进”印度洋的战略逻辑[J];太平洋学报;2016年03期
10 许陈生;王永红;;孔子学院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源洋;;大国汇集亚洲与中国“经略周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J];亚非纵横;2014年05期
2 刘慧玲;;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效、挑战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3 张晓通;;中国经济外交理论构建:一项初步的尝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樊勇明;;金砖国家合作与亚洲多元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张蕴岭;;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回顾与前瞻[J];东南亚纵横;2013年09期
6 杜进森;李碧华;;东盟—中国战略伙伴关系:10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3年09期
7 陈寒溪;;从小国政治到大国政治: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选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8 李克强;;推动中国—东盟长期友好互利合作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致辞[J];广西经济;2013年09期
9 蔡鹏鸿;;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7期
10 徐瑶;;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峰;中印关系发展中的障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两课"教学研究);2001年S1期
2 张喜舜,辛益;中印关系的历史及发展趋势[J];史学月刊;2002年07期
3 ;开创中印关系的新纪元[J];当代世界;2003年08期
4 赵干城;稳定中印关系与创造战略机遇刍议[J];南亚研究;2003年02期
5 张贵洪,万雪芬;冷战后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南亚研究季刊;2003年04期
6 周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印关系[J];当代世界;2004年06期
7 阎学通 ,周方银;2004年6-8月中印关系走势预估[J];世界知识;2004年12期
8 阎学通 ,周方银;对6月4日中印关系预测的检验[J];世界知识;2004年18期
9 梅景;龙象握手:新世纪的中印关系——解读《中印联合声明》[J];当代世界;2005年06期
10 王宏纬;温总理访印与中印关系的新发展[J];南亚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贵洪;;竞争与合作: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2 Swaran SINGH;;中印关系:构筑双边互信(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赵干城;;中印关系:共同崛起与和平共处[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耿引曾;;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石源华;;泰戈尔与中印文化交流[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宁 范婕;中印关系再次引关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2 记者 潘寅茹;中印关系不宜笼统用“竞争”“合作”来判断[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3 国际问题专家 慕永鹏;中印关系需要新思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4 ;扩大共同利益 提升中印关系[N];人民日报;2013年
5 中国前驻印度 波兰大使 裴远颖;中印关系的关键是“互信”[N];北京日报;2013年
6 记者 吴乐s,
本文编号:1903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903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