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R模型的中国海洋战略资源安全评估和预测--以中国南海石油安全为例
本文选题:DSR模型 + 中国海洋战略资源安全 ; 参考:以中国南海石油安全为例
【摘要】:从海洋战略资源的开发、利用、收益安全的视角,结合海洋战略资源的特征,基于DSR模型的构建思想,综合考量资源与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环境的关系,构建了海洋战略资源安全指数的指标测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估了中国南海石油的安全水平和动态发展情况,发现南海石油安全度不高,2005年~2007年变化不大,2007年~2011年提高很快,2011年达到最高点,但2012年后有所下降,并分别从D(驱动力)因素、S(状态)因素和R(响应)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预测了南海石油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20年,南海石油安全度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D(驱动力)因素的上升速度超过R(响应)因素。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and benefit security of marine strategic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idea of DSR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and political, economic, natural, social and other environments is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The index system of marine strategic resource safety index is constructed. On this basis, the safety level and dynamic development of South China Sea oil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oil safe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not high, the change from 2005 to 2007 is not high, the increase from 2007 to 2011 is very fast, the peak is reached in 2011, but it has declined after 2012.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oil secur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predicte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security degre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ll continue to rise by 2020. Among them, the rising speed of D (driving force) facto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R (response) factor.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3BJL051)
【分类号】:F42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玮;中国石油安全中的东南亚因素[J];东南亚纵横;2003年10期
2 伊言;以日本为鉴谋建中国石油安全[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3年Z1期
3 ;我国将投资建立石油安全基金[J];中国矿业;2004年02期
4 ;我国将投资建立石油安全基金[J];中国矿业;2004年07期
5 吴磊;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12期
6 薛凤云;中国石油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5期
7 张睿蕾;石油安全——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李凌峰;张斌;杜志敏;;中国石油安全危机预警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9 刘会庚;以科技进步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若干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1期
10 孙鹏;;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问题的思考[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云亨;朱中博;;试论中美石油安全关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钱学文;;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若干对策建议[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3 王大中;;我国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及优先领域(摘要)[A];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石油安全重要,转型亦重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邱美辉;海洋石油安全监管重点敲定[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冀星 郗小林 钱家麟 李丽;力戒恐慌,理智应对石油安全[N];证券日报;2003年
4 许林贵 丁锡国;我国建立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5年
5 记者 赵春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确保石油安全[N];延安日报;2008年
6 魏希;从石油安全危机中“走出去”[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魏也;燃油税不开征威胁我国石油安全[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忠明;石油安全战略与对策[N];中国石化报;2001年
9 杨岩;重提石油安全战略[N];中国石化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祝慧;“内外兼修”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鸿;石油价格变化分析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王晶;中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凤升;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王桂英;中国石油环境分析和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刘德成;石油安全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6 陈兴华;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范秋芳;中国石油安全预警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熊韶辉;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杨中强;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庆寺;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与美国石油安全体系:结构、进程与变革[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东北亚石油安全与合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于卫雁;21世纪中国石油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兰州大学;2007年
3 龙隆;中国石油安全战略中的南海因素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4 刘婵娜;我国石油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5 马丽娟;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周云亨;中国石油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郭震;我国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陈玉国;相互依存视角下中国石油安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陈峰;我国的石油安全及对策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孝青;现阶段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0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95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