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福利国家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及中国优势
本文选题:福利国家 + 福利政治 ; 参考:《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摘要】:政治认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利益优化有着天然关联。福利国家的诞生就是西方社会通过"利益"的优化获得并提升政治认同的救治处方。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至上性决定了福利关注仅仅是"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套装置"。"福利陷阱"是西方福利国家难以逃脱的"怪圈",也是西方福利国家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上是中国民生政治与西方福利政治的本质差异,这决定了中国具有民生建设与政治认同良性互动的路径优势,也决定了中国不会步入西方式的"福利陷阱"与"福利悖论"。
[Abstract]:As a kind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political identity has a natural relation with interest optimization. The birth of welfare state is the cure prescription that western society obtains and promotes political identit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interest. The supremacy of Western bourgeois interests determines that welfare concerns are merely "a set of devices for stabilizing capitalist societies." Welfare trap "is a strange circle that the western welfare state cannot escape, and it is also a realistic challenge to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western welfare s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theme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sisting on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and the people's fundamental interests first is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people's livelihood politics and the western welfare politics. This determines that China has the path advantage of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and political identity, and that China will not enter the "welfare trap" and "welfare paradox" in the western way.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民生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研究”(14CKS01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治理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政治凝聚力研究”(GD17YMK01)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资助项目(YQ201503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刚;;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认同的危机和转型[J];资料通讯;2004年10期
2 杨金刚;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认同的危机与转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陈道银;;政治认同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天府新论;2006年05期
4 孔德永;;对转型时期我国公民政治认同重构模式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5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现代政治认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治意义[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刘包产;;当前中国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资帅;;政治认同建设与构筑和谐社会[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6期
9 伍京京;;欧洲政治认同与社会历史条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胡建;;公民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敏凯;;政治认同建构与和谐社会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方旭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袁文伟;;扩大公民权利 强化政治认同[A];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历程与经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党史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白乐;学者建议 欧洲公民学习欧盟语言促进政治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齐卫平;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N];学习时报;2012年
3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孔德永;动态理解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司徒伟智;“大众化”是个新题目[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薛中国;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贝贝;社会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马冰冰;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琪;转型进程中哈萨克斯坦政治认同问题与意识形态建构[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晓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淑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6 唐小丽;少数民族公民政治认同与党的执政基础巩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海燕;政治稳定视角下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8 彭可;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申妮;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构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钦;政治认同与国民幸福感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4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99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