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十八大以来党构建中欧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23:10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命题与战略,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的两支重大力量,构建中欧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本文以宏观的视角,旨在梳理十八大以来党构建中欧关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历程,分析未来双方关系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寻求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中欧新型大国关系有其深刻的内涵,即“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四大伙伴关系;其提出的科学依据,包括了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历史依据三个方面。这一理论承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成果;也是对当今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全面、理性认识,是对我国国内发展实际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更是我国历来的外交经验与中欧交往经验的总结。十八大以来党构建中欧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创新表现在三方面,即对中欧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定位、对欧战略目标的新论述、对中欧关系发展前景的新判断。其中包括了中国对欧盟及其核心成员国的关系新定位;十八大以前及以后的对欧战略目标论述;对双方经贸合作、高层互动、国际事务合作及新平台建设的前景进行新判断。十八大以来中欧间的实践历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断深化常规领域的合作,包括结构化升级的经贸合作体系、稳定机制化的政治合作、日益密切的人文交流、不断扩展的全球性合作、持续加强的战略互动等;二是积极推动新平台建设,包括创新合作、“绿色”合作、城镇化合作、法律事务合作、“蓝色”合作等。这些丰硕成果推动了中欧合作关系的战略性升级。未来的中欧关系发展将面临多重挑战,如欧盟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虑、美国因素的影响、双方经贸关系中的矛盾与摩擦持续存在、欧盟制度及自身结构带来的挑战、双方历史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固有差异等。为促进中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可采用以下策略:从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以推动工作部署;深挖实践领域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充实政策内容;创新外交战略机制以增强合作活力;权衡利弊以理智取舍,创造条件以搭建平台;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对外政策以正确处理新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82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伟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的三重动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03期

2 邓淑娜;;中美构建网络空间新型大国关系探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杨庆龙;;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共生论的视角[J];国际展望;2017年01期

4 龙静;;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与中欧关系[J];国际关系研究;2017年01期

5 李靖;郭真;邓冉子;;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年01期

6 刘建飞;Dong Wei;;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的合作主义(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7年01期

7 李燕燕;;新型大国关系视角下的中美核安全合作[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8 潘忠岐;;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寓意[J];当代亚太;2017年04期

9 王岩;;中国共产党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思想研究述评[J];传承;2016年07期

10 徐汉滨;;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然性和可能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鞍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与建议[A];国情报告第十六卷2013年[C];2015年

2 王缉思;;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A];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4(总第7期))[C];2014年

3 余闻;;实力是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A];中国与世界观察(2015年第3、4期 总第39期)[C];2015年

4 夏立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视角下的中美太空领域博弈与合作[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金应忠;;避免全球性结盟分裂对抗是当代大国的历史使命——兼议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6 胡鞍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综合国力背景[A];国情报告第十八卷2015年[C];2017年

7 吕凤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大智慧和更大的努力[A];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夏季号第1期(总第14期)[C];2013年

8 钮汉章;;相容:超越零和的有序竞争——政治发展视角下的21世纪大国关系走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高宇宁;;美国行政当局如何看待“新型大国关系”[A];国情报告第十六卷2013年[C];2015年

10 仇华飞;;国际秩序转变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瑜;这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

2 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联社总裁 马晓霖;2018 大国关系开倒车 局部动荡引不安[N];华夏时报;2018年

3 韩哲;中美大国关系应有弹性[N];北京商报;2018年

4 张兴慧;大国关系:要互信更要互忍[N];中国青年报;2013年

5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外交学系主任、中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王存刚;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一种理论化的解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6 俄 尤里·塔夫罗夫斯基 尹永波 编译;树立起大国关系邻国关系的典范[N];学习时报;2018年

7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国际领导力建设是党建新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7年

8 张仕荣;把握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N];学习时报;2017年

9 记者 王晓真;学者解析中美欧大国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10 南方日报评论员;运筹大国关系 塑造联动世界[N];南方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支继超;国际体系转型视阈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成芳;21世纪中美大国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石冬明;身份视角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阳子;“通往欧洲之路”—哈萨克斯坦与欧安组织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瑶;十八大以来党构建中欧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年

2 屈亦南;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施榕;全球规范体系转型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8年

4 李丛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5 徐纪东;大国博弈下的两岸南海合作路径研究[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7年

6 燕雪;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理论、障碍与前景[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7 傅培瑞;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大学;2014年

8 马俊池;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与对策[D];郑州大学;2015年

9 许莞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中的战略博弈与前景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10 姜博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7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67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