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之争逐渐成为国内外社会关注的焦点,且愈演愈烈。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依据自身的理论特性与现实影响力,通过一定的表达与传播载体,拥有的解释社会发展、引领社会思潮、规范社会行为的主导地位和力量;其基本特征主要是非强制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其基本功能主要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其构成要素主要涵盖价值性要素(为谁说)、目的性要素(说什么)、策略性要素(怎么说)、主体性要素(谁来说)以及评价性要素(说的怎么样)。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处理好这五大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轨迹,我们必须厘清相关理论观点,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西方学者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理论借鉴。从纵向看,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历程经历了历史的考验、人民的选择,是与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与中华民族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人民生活由穷变富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国际地位由低变高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先后经历了初步取得、基本确立、稳固发展和完全主导阶段,其中“变”的是目的性要素和策略性要素,“不变”的是价值性要素、主体性要素和评价性要素。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建构过程中带给我们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理论上要与时俱进、实践中要敢于亮剑、策略上要创新载体,但是不可回避的是我们党也曾出现过严重的错误,主要包括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策略方法失误,导致意识形态斗争扩大化。对此,我们要客观分析,充分吸收经验教训。从横向看,不同国家的执政党为了巩固执政地位,都不遗余力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苏共作为老牌马克思主义政党有过成功的经验,更有惨痛的教训,并最终走向失败,导致执政地位丧失;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如何抵御意识形态渗透以及对外传播其价值观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参考;古巴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也有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开放的姿态学习国外政党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以自省的心态、审慎的姿态吸取一些大党老党的失败教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从现实看,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难题:在价值性要素方面,为民服务的难度系数增加;在目的性要素方面,话语体系的认同度下降;在策略性要素方面,路径僵化单一;在主体性要素方面,党的意识形态建构能力存在不足;在评价性要素方面,民众的理性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成为横亘在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道路上的难题,当然,遇到这些难题也是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研判,找准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准确定位。多维视角下如何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便成为新时代的使命性课题,我们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发展维度出发,提出加强和巩固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原则,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借鉴其他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经验、增强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信心。新时代,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在构成要素出发,从完善建构机制的角度推进,包括完善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生产机制、说服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期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提供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A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培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6期
2 韩庆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话语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3 隋秀英;;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J];理论界;2014年08期
4 欧祝平;;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J];求索;2014年07期
5 吴则成;;美国网络霸权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国防科技;2014年01期
6 杨昕;;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的建构[J];探索;2014年01期
7 毛相麟;杨建民;;劳尔主政古巴的七年及前景[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年04期
8 朱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日常生活向度[J];理论探索;2013年06期
9 宇文利;;意识形态教育与民族性的互塑与协同[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10期
10 王公龙;;美国对华民主输出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银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2 刘国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杨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4 程洪宝;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
本文编号:
268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8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