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中国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6:12
【摘要】:互联网作为国际交流的新平台,已经使世界各国变成一个关系密切的共同体。如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疆域,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建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利益和重大关切,世界各国逐渐加大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领域中的投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受网络技术的限制和虚实共生特性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与全球经济政治生态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复杂议题,如何正确把握是个关键命题。目前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已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网络空间治理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变革不合理的秩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已是拥有7.72亿网民的网络大国,有意愿承担更多国际社会的责任,也有能力承担建设和改革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领导责任。中国站在世界发展视角,坚持尊重各国主权、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公平合理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论文通过对网络空间治理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释,讨论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中国参与构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建立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中国策略。当前,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已经具有比较明确的体系及分工,但治理秩序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存在争议、意识形态较量激烈、网络安全面临威胁、西方主导治理格局等,这一系列问题均证明美国主导的网络空间秩序已经不合时宜,如何构建合理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迫在眉睫。如今,中国在网络空间领域具有全新的战略机遇: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变革、网络空间各国主权意识觉醒、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核心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日益关注网络空间失范行为的妥善解决,不断在国际上贡献中国的策略与方案。与此同时,中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上也面临着网络空间治理话语权缺乏、网络空间交叉管理引发冲突、网络空间立法有待完善、网络空间治理高级人才匮乏等前挑战。因此,中国要抓住历史机遇探索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路径,坚持主权平等、共同利用和善意合作等主要原则,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探索出增强中国在网络空间治理的话语权、提高网络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网络法律体系的国际化等具体路径,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实现和平、开放及共享共治而继续发力,为新秩序的构建贡献中国主张。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明确界定“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治理”与“互联网治理”的概念,并以发展中国家视角进行网络空间治理研究,分析了现存的网络空间秩序的局限性,提出了建立新秩序的中国原则、主张与路径,试图在理论上完善治理模式理论,在网络空间治理实践上具有话语权优势。网络空间关乎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现有的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只能维护部分网络技术发达国家的利益,网络空间治理需要转换视角,建立惠及全球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中国有能力凝聚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共识,提供中国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9;TP393.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道丽;;建立网络空间共同规则,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共赢[J];中国信息安全;2015年12期

2 吴世忠;;同网络、共命运、促合作、谋共赢[J];中国信息安全;2015年12期

3 王明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新兴国家的突破路径[J];国际展望;2015年06期

4 刘建伟;;国家“归来”:自治失灵、安全化与互联网治理[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7期

5 张晓君;;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全球混合场域治理机制之构建[J];法学评论;2015年04期

6 沈逸;;网络时代的数据主权与国家安全:理解大数据背景下的全球网络空间安全新态势[J];中国信息安全;2015年05期

7 沈逸;;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原则之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8 蔡翠红;;网络空间治理的大国责任刍议[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01期

9 杨嵘均;;论网络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01期

10 杨嵘均;;论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面临的难题及其应对策略[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红;;中国经济让世界看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

2 方兴东;;网络空间趋势与研究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燕;网络空间的法理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03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03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7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