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劳动价值的思想,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政治哲学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把劳动划分在人类创制活动领域。他对劳动的论述主要是服务于城邦体系的构成,劳动是政治生活的附庸,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学意义。中世纪路德宗教改革引起的天职观转向,改变了流传已久的轻视劳动的社会倾向,劳动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责任。到了近代政治哲学时期,“劳工神圣和劳动光荣”的劳动观被世人普遍接受。通过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对私有财产合法性的有益探讨,劳动更是作为私有财产的创造力量被提升到公共事务的普遍性高度。从私人经济领域内解放出来的劳动,被古典经济学家作为价值的创造性因素与价值学说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劳动价值论。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是与社会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该时期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心只停留在劳动创造的物的有用性上,无法理解劳动商品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把历史性纬度注入劳动概念的是黑格尔,他把劳动界定为一个能动过程,个人和社会通过劳动实现发展。为了解决物质利益的难题,马克思实现了研究重心的转移。他借助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实证经验方法,超越了黑格尔思辨哲学中的精神劳动思想。与此同时,他又把黑格尔劳动概念中强大的历史因素融入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实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外表运动和现实运动的自洽。总的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理论为前提,以商品为切入点,分析商品形式背后隐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最终实现了资本主义“生理学解剖”。作为劳动价值论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转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实现了理论质变——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理论工具变为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理论武器,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自觉担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虽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正确揭示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但围绕它科学性的争论从其诞生之初就未曾停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迥异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阶段,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效应遭受到普遍质疑。其中,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领域——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表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为了回应社会现实,新的理论纷纷出现。在生产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是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理论。他们对后福特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劳动范型的非物质劳动倾向予以指认,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权力布展的全新机制和主体解放方式的变更。在消费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他依托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消费社会的断言,用符号价值解构了商品价值,宣称“生产终结”、“劳动终结”和“历史终结”。然而,上述两种理论,因为缺失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指导,最后在和现实问题相接洽时只能处在遥相呼应的理论对应中,缺少解决现实问题的可实施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谦;;消费社会与符号拜物教[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2 白刚;;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J];现代哲学;2015年05期
3 孙全胜;;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观[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李春建;;对安东尼奥·内格里“非物质劳动”概念的学术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01期
5 孙全胜;;当代社会如何是一种景观?——评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J];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6 周嘉昕;;什么是财产权?——德国古典哲学中法权学说的思想史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7 张再林;鲁杰;;物·符号·身体:鲍德里亚《物体系》的关键词解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周嘉昕;;为什么仍应重视李嘉图?——兼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张盾;袁立国;;论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J];哲学研究;2014年03期
10 户晓坤;;“非物质劳动”与资本逻辑——意大利自治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的复归[J];教学与研究;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立国;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杨国华;论马克思的劳动概念[D];复旦大学;2013年
3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803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0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