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邵洵美唯美主义文艺观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20-11-18 04:05
   邵洵美(1906—1968),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出版家、翻译家和文学活动家。邵洵美身处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20世纪中国,其文艺观与文艺实践之间的裂隙,呈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心态之挣扎犹疑、徘徊踟躇而又有所坚持的心路历程。面对“文艺载道”传统的束缚,启蒙、救亡、革命等时代主题的裹挟、意识形态的规训,邵洵美于“嘈杂”中不忘初心,一生不改诗人本貌、文学本心、艺术本位、审美本真、唯美本色。邵洵美审美现代性的矛盾与困惑是20世纪中国文学景观中独特的存在,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论文采用演绎式研究方法,整体论述邵洵美文艺观与文艺实践的裂隙,随之在文学创作、编辑出版和文学翻译三个不同的文艺实践领域分别阐发邵洵美现代性审美中的矛盾与困惑。第一章邵洵美文艺观与文艺实践的裂隙。邵洵美在诗歌创作、出版、翻译、时评等多个领域的审美不尽相同,甚至有前后矛盾。但是,整体而言,邵洵美的文艺实践的底色是唯美主义的。邵洵美的唯美主义追求自西方唯美主义风潮而来,兼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影响,囿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其“颓废唯美”与追求先锋性、将“美”视作艺术和生活全部的本体的西方唯美主义相距甚远。由于邵氏家境优越,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出版业,故其唯美主义式的“疏离政治”、“远离现实”逐渐转变为积极地介入时事,为针砭社会丑恶而不断发声。抗战爆发以后,邵氏办《自由谭》杂志鼓舞民众,宣传抵抗思想,其写作和关注点已与早期的唯美主义诗歌创作大有不同,但他依旧坚持诗歌创作,早年遗留的唯美主义追求也给他的写作带来一些矛盾的特质。总论之,其文艺观上的矛盾首先在于唯美主义审美倾向与批判现实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与西方审美传统。第二章中国化的“唯美—颓废”:邵洵美的唯美主义文学创作。诗人、大少爷、出版家是邵洵美人生的三个显著标签。文学创作是邵洵美文艺实践中成就、价值、影响力最突出的部分。“唯美—颓废”是邵洵美文学创作的美学风格。邵洵美的“颓废—唯美”主义是其个人人生经历与西方唯美主义中国化共同的产物。邵洵美的诗歌、时评论、随笔和小说创作无不有“颓废—唯美”的深刻印记。诗歌创作方面,莎弗和史文朋是邵洵美诗歌创作的理论渊源,其诗歌创作和诗论探索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译介和模仿,后期是自省、总结和探索。诗歌之外,时评、随笔、小说也是邵洵美文学世界必不可少的部分。现实主义是时评集《一个人的讲话》的审美主调,它记录和书写了20—40年代中国启蒙、救亡、变革的“故事”。而散文集《不能说谎的职业》中收录的散文表现了邵洵美“绚烂而归于平淡”的风格转变,小说创作持续输出着“颓废—唯美”的审美。第三章多重身份焦虑下的编辑出版。编辑出版是邵洵美文艺实践的重要内容,编辑出版活动直接体现其出版观念。本章从历史语境和现实出版活动两个层面探究了邵洵美现代性审美的矛盾与困惑。历史语境层面,从邵洵美与20、30年代中国文艺界在文艺观念上的冲撞,以及魔幻上海之于邵洵美出版的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邵洵美出版观念的形成及其具体内容。现实出版活动层面,邵洵美的编辑出版实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文学出版阶段、文化出版阶段、政论刊物出版阶段。文学出版阶段,邵洵美的出版观念尚未成熟,出版源自于兴趣,出版内容多是唯美主义的诗歌、散文、小说、理论文章及其译介。文化出版阶段,邵洵美借鉴金屋书店的编辑出版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为文化”的出版理念。他认为文化要有更深的发展和更好的建设,需要在普通读者之中培植一大批“文化的班底”,并从中聚合一批有志于文化建设之人使之成为“文化的护法”。政论期刊出版阶段,邵洵美将重心转移至政治批评,审美与启蒙的交织是这一阶段出版的特征。邵洵美的出版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或隐或现地烙印上了其个人化、理想化的唯美主义的文艺观底色。而时代变化与邵洵美的身份焦虑是其文艺观与文艺实践产生罅隙,进而导致审美的矛盾与困惑的主要原因。第四章审美、救亡与革命交织下的文学译介。时代主题与个体审美之间的矛盾贯穿于邵洵美的文学译介。这种矛盾在其翻译观、翻译思想、翻译的作品中被彰显,在社会时代的变化中加剧。翻译是一种文学工作,与政治无关也不涉及利益。邵洵美无功利的唯美主义翻译观在其早期的翻译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邵洵美早期翻译的绝大多数是唯美主义的作品,重点译介莎弗、乔治·摩尔的作品和文学理论,翻译注重文字的精美、形式的一致。抗日战争期间,邵洵美在翻译实践中深度呼应着人们对时局的担忧与期望、对文化的无奈与坚守、对审美的忽略与坚持,在坚持艺术本位的前提下思索与时代的关系。建国后,邵洵美的翻译在意识形态和艺术性的拉扯中徘徊、游移,一方面遵从社会主义文艺观对作品进行政治化图解,一方面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追求形式、语言和音律。邵洵美在政治化语境下的妥协与坚持为后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关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建国前后的心态变迁的解读范本与时代参照。无论是文学创作、文艺评论、编辑出版,抑或是翻译介绍、集邮爱好、爱国姿态,都为人们指向了一个唯美主义的邵洵美。终其一生,邵洵美在践行唯美主义的旅程中遇到了诸多阻力,其文艺观与文艺实践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裂隙。面对裂隙,邵洵美一方面要回应文艺实践中显露出的现实命题,另一方面则要坚守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和对文学审美性的坚持,两者之间必然会有撕裂,加之邵洵美本人的身份多重,致使其始终在矛盾困惑、踌躇挣扎的境地中徘徊。恰恰正是这份犹疑不定,理念与实践碰撞之后依旧对唯美的坚持,相较于一往无前、坚定无比的呐喊式意识形态化文艺实践而言,或许更为迷人,更具魅力。可以说,在审美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相互交织而又相互冲突的视域下,邵洵美堪称为一个美的典型。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0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邵洵美文艺观与文艺实践的裂隙
    第一节 邵洵美的文艺观
        一、邵洵美文艺观形成的原因
        二、邵洵美“颓废—唯美”的唯美主义文艺观
    第二节 邵洵美“颓废—唯美”文艺观下的文艺实践
        一、邵洵美的文学创作
        二、邵洵美的出版活动
    第三节 邵洵美文艺观与文艺实践之间的矛盾
        一、文学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冲突—以《天下月刊》为例
        二、由唯美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抗战文艺”——以《自由谭》为例
第二章 “唯美—颓废”视域下邵洵美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西方唯美主义的中国化
        一、西方唯美主义概述
        二、西方唯美主义在现代中国的演进
        三、邵洵美与唯美主义
    第二节 邵洵美的诗歌创作
        一、邵洵美诗歌的创作分期
        二、邵洵美的诗歌理论
        三、邵洵美诗歌的文学史叙事
    第三节 邵洵美的时评、随笔和小说创作
        一、《时代讲话》—跨越近20年的历史声响
        二、《不能说谎的职业》—“绚烂而归于平淡”的散文创作
        三、邵洵美小说中“唯美—颓废”的输出
第三章 多重身份焦虑下的编辑出版
    第一节 分裂的文化界与租界化的上海:邵洵美出版实践的历史语境
        一、邵洵美与罅隙日深的文艺界
        二、邵洵美与租界化的上海
    第二节 文学出版:唯美诗人与时代浪潮之间的契合、疏离
        一、《狮吼》月刊及半月刊复活号:“唯美”主义
        二、金屋书店与《金屋月刊》:“洵美的梦”
    第三节 文化出版:精英立场与大众文艺之间的身份割裂
        一、“文化的班底”与“文化的护法”:“为文化”的出版观念
        二、时代图书公司:提高大众素养的办刊宗旨
    第四节 政论期刊:审美旨趣与政治宣传之间的矛盾踯躅
        一、《人言周刊》: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
        二、《论语》:“幽默”的批评
        三、《自由谭》:抗战与文艺抗战
    第五节 最后的出版实践
第四章 审美、救亡与革命交织下的文学译介
    第一节 邵洵美的翻译观:“翻译是一种文学工作”
        一、邵洵美的翻译思想:无关政治、不求利益
        二、站在权力对面的翻译赞助人
    第二节 耽于审美:唯美主义作品译介
        一、唯美的诱惑:对莎茀的译介
        二、伟大的灵魂:对乔治·摩尔的译介
        三、一朵朵玫瑰:对其他唯美主义者的译介
    第三节 志在救亡:抗战时期的中西互译
        一、崇尚民主自由的翻译旨归:《苏俄小游记》
        二、译介诗意中国的苦心孤诣:《边城》与《新诗历程》
        三、超越党派立场的中外互译:《论持久战》与抗战诗歌
    第四节 身处边缘:建国之后的英美文学翻译
        一、从中心到边缘:邵洵美的身份焦虑
        二、个人与时代:《汤姆·莎耶侦探案》
        三、生命的寄托:雪莱诗剧
    第五节 邵洵美翻译实践的价值重估(艺术价值与时代价值)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888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88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