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文化转型动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0-12-07 20:24
当前两岸关系进入了巩固深化的新阶段,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同胞感情成为对台工作的关键。加深对台湾同胞的了解和认识,成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新任务。本文从政治文化视角,对台湾社会政治文化转型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回顾了台湾民众政治价值理念转变的历程,透视了政治活动中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期加深我们对台湾社会及台湾同胞的了解。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动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人们的政治价值取向的转变,政治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发展培育和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政治文化及政治文化转型的理论入手,以此为基础阐明了台湾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及表现,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政治文化转型的进程。第二部分深刻分析了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经济因素,其中着重阐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教育和传媒对政治文化转型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政治因素,主要剖析了党外运动及台湾政治体制改革对台湾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巩固与强化。第四部分阐述了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外部因素,就台湾周边地区和美国对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台湾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者政治文化的转型
(一) 政治文化及其转型
1. 政治文化的含义及类型
2. 政治文化转型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二) 台湾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及表现
1. 台湾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
2. 台湾传统政治文化的表现
(三) 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者政治文化转型的进程
1. 臣民政治文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2. 向参与者政治文化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
3. 参与者政治文化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二、经济现代化是政治文化转型的根本动因
(一) 农业现代化转变了农民的政治观念
1. 土地改革为农民政治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 农业现代化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传统农民政治价值取向发生转变
(二) 工业化催生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及政治参与意识
1. 工业化催生了新的政治参与主体
2. 工业化促进了中产阶级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
(三) 教育和传媒为参与者政治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1. 教育的政治文化意义
2. 传媒对政治文化转型的作用
三、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文化转型的直接动因
(一) 党外运动培育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1. 创办刊物
2. 发动街头群众运动
3. 参与各级各类选举活动
(二) 政治体制改革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1. 解除了民众政治参与的心理障碍
2. 提供了参与者政治文化形成的途径
四、外部因素是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推动力量
(一) 周边地区民主运动的影响
1. 加速了国民党高层政治观念的转变
2. 坚定了民众争取民主、自由的决心
(二) 美国对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影响
1. 民主政治价值理念在台的传播
2. 美国对台湾民主化改革的干预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价值体现及路径供给[J]. 宗芳,黄文娟. 理论与改革. 2012(06)
[2]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伍俊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论政治文化转型的条件[J]. 张晶.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6)
[4]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政治参与[J]. 万斌,张燕.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4)
[5]美国与台湾民主化进程[J]. 沈惠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6]台湾中产阶级的现状分析[J]. 沈惠平. 台湾研究. 2010(04)
[7]试论台湾政治转型的原因[J]. 林志达. 东南学术. 2010(03)
[8]论台湾转型时期中产阶级的兴起原因[J]. 许克娟. 黑龙江史志. 2010(01)
[9]台湾政治转型的历程简论[J]. 常瑞,张年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2)
[10]影响台湾地区政治文化变迁的外部因素分析[J]. 刘国深,李炜. 台湾研究集刊. 2007(03)
博士论文
[1]台湾政治文化的符号变迁研究[D]. 邹振东.厦门大学 2007
[2]台湾民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D]. 郭中军.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 吴维旭.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 王慧.湘潭大学 2010
[3]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 刘晓丽.西北师范大学 2010
[4]知识分子与台湾的政治民主化[D]. 虞乐仲.浙江大学 2010
[5]公民身份及参与型公民文化与中国政治发展[D]. 邓欢.外交学院 2008
[6]台湾“总统”竞选广告研究[D]. 陈维静.厦门大学 2008
[7]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D]. 明希红.新疆师范大学 2006
[8]公民教育的政治取向研究[D]. 王连义.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D]. 杨丽梅.河北大学 2004
[10]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 任佩文.中共中央党校 2001
本文编号:2903850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台湾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者政治文化的转型
(一) 政治文化及其转型
1. 政治文化的含义及类型
2. 政治文化转型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二) 台湾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及表现
1. 台湾传统政治文化的渊源
2. 台湾传统政治文化的表现
(三) 传统政治文化向参与者政治文化转型的进程
1. 臣民政治文化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2. 向参与者政治文化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
3. 参与者政治文化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二、经济现代化是政治文化转型的根本动因
(一) 农业现代化转变了农民的政治观念
1. 土地改革为农民政治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2 农业现代化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传统农民政治价值取向发生转变
(二) 工业化催生了政治参与的主体及政治参与意识
1. 工业化催生了新的政治参与主体
2. 工业化促进了中产阶级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
(三) 教育和传媒为参与者政治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1. 教育的政治文化意义
2. 传媒对政治文化转型的作用
三、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文化转型的直接动因
(一) 党外运动培育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1. 创办刊物
2. 发动街头群众运动
3. 参与各级各类选举活动
(二) 政治体制改革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1. 解除了民众政治参与的心理障碍
2. 提供了参与者政治文化形成的途径
四、外部因素是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推动力量
(一) 周边地区民主运动的影响
1. 加速了国民党高层政治观念的转变
2. 坚定了民众争取民主、自由的决心
(二) 美国对台湾政治文化转型的影响
1. 民主政治价值理念在台的传播
2. 美国对台湾民主化改革的干预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价值体现及路径供给[J]. 宗芳,黄文娟. 理论与改革. 2012(06)
[2]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伍俊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3]论政治文化转型的条件[J]. 张晶.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6)
[4]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政治参与[J]. 万斌,张燕.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4)
[5]美国与台湾民主化进程[J]. 沈惠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6]台湾中产阶级的现状分析[J]. 沈惠平. 台湾研究. 2010(04)
[7]试论台湾政治转型的原因[J]. 林志达. 东南学术. 2010(03)
[8]论台湾转型时期中产阶级的兴起原因[J]. 许克娟. 黑龙江史志. 2010(01)
[9]台湾政治转型的历程简论[J]. 常瑞,张年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2)
[10]影响台湾地区政治文化变迁的外部因素分析[J]. 刘国深,李炜. 台湾研究集刊. 2007(03)
博士论文
[1]台湾政治文化的符号变迁研究[D]. 邹振东.厦门大学 2007
[2]台湾民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D]. 郭中军.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 吴维旭.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 王慧.湘潭大学 2010
[3]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 刘晓丽.西北师范大学 2010
[4]知识分子与台湾的政治民主化[D]. 虞乐仲.浙江大学 2010
[5]公民身份及参与型公民文化与中国政治发展[D]. 邓欢.外交学院 2008
[6]台湾“总统”竞选广告研究[D]. 陈维静.厦门大学 2008
[7]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D]. 明希红.新疆师范大学 2006
[8]公民教育的政治取向研究[D]. 王连义.东北师范大学 2006
[9]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D]. 杨丽梅.河北大学 2004
[10]论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 任佩文.中共中央党校 2001
本文编号:2903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0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