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国的“两会”制度论析

发布时间:2020-12-31 19:3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下逐渐形成的政治运作形式。自1982年以来,“两会”制度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状态下已发展了三十年,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两会”制度有助于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了“两会”制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过程。综合运用政治学理论和比较研究法,对“两会”制度与西方两院制、一院制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阐明了“两会”制度的优势特色。针对当前“两会”制度中存在的法律上、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两会”制度的对策。论文的基本结论是“两会”制度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良好平台,是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有序通道。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两会”制度的确立背景及其发展
    (一) “两会”制度的理论来源
    (二) “两会”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基础
    (三) “两会”制度的发展历程
二、 “两会”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一) 与议会两院制相比较的特点
    (二) 与议会一院制相比较的特点
    (三) “两会”制度的优势与特色
三、 “两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两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 进一步完善“两会”制度的对策
    (三) 在“两会”制度建设中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运用好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形式——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体会[J]. 郑宪.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1)
[2]以人大民主为重点继续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J]. 浦兴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3]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J]. 林尚立.  学术月刊. 2003(04)
[4]关于建国初期政协代行人大职权问题的正确理解[J]. 刘世华.  社会科学战线. 2003(02)
[5]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鼎立”制度[J]. 聂月岩.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2(05)
[6]人民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初探[J]. 蒋晓筠.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9(04)
[7]论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的相互关系[J]. 赵波.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9(04)
[8]论党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J]. 郭道晖.  中外法学. 1998(05)

博士论文
[1]我国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研究[D]. 袁东生.山东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研究[D]. 杨垚.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D]. 白彩.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50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50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4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