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3 06:36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农村基础教育源于其基础性的社会地位及其作为“社会改革的时代承担者”的根本角色,发挥着推进新农村建设、培养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作用。纵观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经由计划经济时期垂直向下的“集中统一”管理,发展至21世纪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以县为主”分级管理这60多年的变迁历程,中国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具有社会主义鲜明特色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在改革过程中不乏挫折与坎坷,但也正是因此获得的经验与认识,使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农村教育的管理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更多的教育科研人员热衷于农村教育管理的科学研究;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教育行政机构在改革中趋向规范,财事责权逐渐清晰;教育经费收支由国家“统收统支”转向多渠道、多元化轨迹发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使管理流程日趋规范;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家建立起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回顾新中国农村政治、经济变迁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正是在整个社会的变革中修枝剪叶,生长开来的。本文试从宏观的角度,系统梳理建国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的历程。纵向分析各时期影响...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变迁研究


建国初期农村基础教育纵向管理层级示意图

组织系统图,国家教委,教委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第六,加强教育立法工作,简政放权。第七,农村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过去包揽一的状态中解脱出来。①为保证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部署教育改革,1985 年 618 日,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教委),撤销原教育部,国家教下设基础教育司管理中小学教育工作,随后各省教委及各地市教委相继成立。理组织机构体现垂直管理的特点。(详见图 3)省政府国家教委

系统图,系统图,教育经费,预算总额


我国地方教育财政组织系统图《地方教育行政系列研究》武汉工作主要是根据中央和省政府措教育经费的制度办法及指)级教育计财处(科)的工作作进行宏观调控。中,计财科主要承担计划、财问题上,计财科通过分析和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总额。通过费附加,有关税收的提成、集组)的财务工作。同时做好本、计委、城委、审计局、物逐步形成国家与地方共同分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及影响因素探析[J]. 曲铁华,樊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2]“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J]. 黄维健,隋丽.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
[3]新中国60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历程与新态势[J]. 吴康,方创琳.  经济地理. 2009(10)
[4]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研究[J]. 李娟,秦玉友.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25)
[5]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问题的病与解[J]. 袁媛,曲铁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1)
[6]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变迁30年:回顾与前瞻[J]. 葛新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7]我国农村教育政策30年的演进与变迁[J]. 张乐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8]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J]. 刘承礼.  当代经济科学. 2008(05)
[9]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1978-2008)[J]. 马桂萍,丁明强.  绥化学院学报. 2008(04)
[10]重视教育政策“公平”属性——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的起点[J]. 朱永坤,曲铁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博士论文
[1]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陈登福.武汉大学 2010
[2]基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城乡金融二元结构研究[D]. 王千六.西南大学 2009
[3]教育行政权行使有效性研究[D]. 徐兴旺.西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王锋.兰州大学 2008
[2]我国“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 张志强.西南大学 2006
[3]20世纪80年代我国中小学领导管理体制改革之研究[D]. 赵旭东.西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116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16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d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