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四十年我国市场化进程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4-03 18:38
  过去40年,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努力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模式的特有内涵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传统政治经济学逻辑或西方主流制度变迁理论中找到答案,唯有坚持直面现实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和发展现有理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本文提出了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三阶段转换假说,即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国家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模式是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源泉。 

【文章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西方主流制度变迁模型无法解读中国的改革道路
三、直面现实的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
四、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道路与重塑改革动力机制
五、结语:中国模式与中国经济学的创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J]. 杨瑞龙,杨其静.  经济研究. 2000(03)
[2]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 杨瑞龙.  经济研究. 1998(01)
[3]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J]. 杨瑞龙.  经济研究. 1994(05)
[4]论制度供给[J]. 杨瑞龙.  经济研究. 1993(08)



本文编号:3116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16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