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政治关系论 ——从“文学本体论”谈起
发布时间:2021-07-13 00:46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历来都是一个常被人们涉及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该看到,无论是中国古代与政治相融会的文学,还是近代以来与政治历经分合的文学,其与政治相关联始终都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的存在。政治作为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着文学,也制约着文学,成为文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文学总是要反映社会生活,即使不直接表现政治,也无法完全摆脱政治的影响。因为政治势力和因素对文学的影响往往不是直接作用于文学创作,而是作用于作家的思想观念再体现于作品。因此,无论如何,文学与政治不会也不可能告别。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学观念的变迁,首先就表现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和界定上。中国古代的社会历史实际决定了当时的政治是一种“伦理政治”,而传统文学作为将文、史、哲及政治熔铸为一体的“大文学”,也就带有了浓重的伦理色彩,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往往局限在伦理道德的框架中。至近代,文学逐渐摆脱伦理束缚,转而与现实政治相结合,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多从社会政治功能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并不断深入。二十世纪尤其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文学与政治...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探讨与意义
二、“相合共生”的文学与政治——文学意识形态论
(一) 文学摆脱“伦理”,趋向政治化
1、“摆脱伦理束缚的文学”
2、趋向政治化的文学
(二) 走向“意识形态”,文学附庸政治
1、文学:社会意识形态性质的初步表述
2、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
二、“渐行渐远”的文学与政治——“形式本体论”等的提出
(一) 从“他律”到“自律”:文学的“向内转”
1、“他律”走向“自律”的文学
2、文学走向“自律”:文学本位的回归
(二) 文学与政治的疏离
1、文学逐步摆脱政治,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艺术规律
2、政治的退隐
四、走向“和谐”的文学与政治——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一)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
1、“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
2、“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可能性
(二) “和谐”——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回归
1、“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自律”与“他律”的合作
2、和谐——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回归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本文编号:3280990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探讨与意义
二、“相合共生”的文学与政治——文学意识形态论
(一) 文学摆脱“伦理”,趋向政治化
1、“摆脱伦理束缚的文学”
2、趋向政治化的文学
(二) 走向“意识形态”,文学附庸政治
1、文学:社会意识形态性质的初步表述
2、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
二、“渐行渐远”的文学与政治——“形式本体论”等的提出
(一) 从“他律”到“自律”:文学的“向内转”
1、“他律”走向“自律”的文学
2、文学走向“自律”:文学本位的回归
(二) 文学与政治的疏离
1、文学逐步摆脱政治,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艺术规律
2、政治的退隐
四、走向“和谐”的文学与政治——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一)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
1、“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
2、“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可能性
(二) “和谐”——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回归
1、“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自律”与“他律”的合作
2、和谐——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回归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本文编号:3280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8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