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野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引导和规制
发布时间:2021-09-28 18:43
当下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良好、稳定的趋势,但是依然存在参与认知模糊、参与动机呈现一定的功利性等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参与效能,也给国家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在国家治理视野下,应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进行思想引导和制度规制,保证大学生政治参与与国家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保持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19,(1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大学生表达常用的网络平台
政治认知作为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是政治观念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指的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是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5]。被问及对于“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网络众说纷纭的信息,你会如何选择时,有20.4%的大学生选择了直觉判断真假,发表自己的意见;有14.7%的大学生选择关注“大V”看法,并长期追踪;有40.9%的大学生选择去政府官网了解;有20.8%的大学生选择了随便看看,不发表任何意见;有2.5%的大学生选择转发扩大该事件的影响力。(见图2)当对于转发或者没有转发各微博大V或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文章的原因进行调查时,有6.5%的大学生是因为关乎个人利益时才发表意见;3.2%的大学生是因为凑热闹,随便说说;68.5%的大学生选择作为公民,理应关心社会;7%的大学生是因为心情不好借机发泄;11.5%的大学生选择帮助事件扩散,并加以谴责。有59.9%的大学生是因为不能核实信息真伪;3.2%的大学生是因为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3.2%的大学生是担心言论被屏蔽;26.5%的大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其相关知识和背景,不知道该说什么。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模糊,对于一些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公民权利义务等政治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出现偏差行为。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参与党团组织的政治讲座是因为何种原因时”,有34.8%的大学生选择了迫于学校的纪律要求;有7.5%的大学生选择了为了德育分这个选项;有25.1%的大学生选择了因为有兴趣而参加此类讲座;有29.7%的大学生选择了因为进行政治学习。(见图3)在“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41.2%的大学生是因为追求理想和信念;33.3%的学生是出于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24.4%的大学生选择有利于仕途发展;12.9%选择能得到好处;13.3%的大学生选择出于家长的要求;9%的大学生是因为随大流,大家加入我也加入。这说明,总体上选择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因良好,但是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动因,参加政治活动是受到个人利益的驱动,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为了评奖评优等等。(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探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学习习近平关于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J]. 张明杰. 党的文献. 2017(02)
[2]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度的思考[J]. 宋佳璐. 商. 2016(11)
[3]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普通高校的调查分析[J]. 杜兰晓,房维维. 中国高教研究. 2013(11)
[4]大学生的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基于北京高校的实证研究[J]. 刘涵慧.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1)
[5]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J]. 褚松仑.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412390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2019,(1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大学生表达常用的网络平台
政治认知作为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是政治观念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指的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是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5]。被问及对于“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网络众说纷纭的信息,你会如何选择时,有20.4%的大学生选择了直觉判断真假,发表自己的意见;有14.7%的大学生选择关注“大V”看法,并长期追踪;有40.9%的大学生选择去政府官网了解;有20.8%的大学生选择了随便看看,不发表任何意见;有2.5%的大学生选择转发扩大该事件的影响力。(见图2)当对于转发或者没有转发各微博大V或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文章的原因进行调查时,有6.5%的大学生是因为关乎个人利益时才发表意见;3.2%的大学生是因为凑热闹,随便说说;68.5%的大学生选择作为公民,理应关心社会;7%的大学生是因为心情不好借机发泄;11.5%的大学生选择帮助事件扩散,并加以谴责。有59.9%的大学生是因为不能核实信息真伪;3.2%的大学生是因为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3.2%的大学生是担心言论被屏蔽;26.5%的大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其相关知识和背景,不知道该说什么。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模糊,对于一些政治制度、政治过程和公民权利义务等政治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出现偏差行为。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您参与党团组织的政治讲座是因为何种原因时”,有34.8%的大学生选择了迫于学校的纪律要求;有7.5%的大学生选择了为了德育分这个选项;有25.1%的大学生选择了因为有兴趣而参加此类讲座;有29.7%的大学生选择了因为进行政治学习。(见图3)在“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41.2%的大学生是因为追求理想和信念;33.3%的学生是出于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24.4%的大学生选择有利于仕途发展;12.9%选择能得到好处;13.3%的大学生选择出于家长的要求;9%的大学生是因为随大流,大家加入我也加入。这说明,总体上选择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因良好,但是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动因,参加政治活动是受到个人利益的驱动,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为了评奖评优等等。(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探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学习习近平关于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J]. 张明杰. 党的文献. 2017(02)
[2]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度的思考[J]. 宋佳璐. 商. 2016(11)
[3]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普通高校的调查分析[J]. 杜兰晓,房维维. 中国高教研究. 2013(11)
[4]大学生的政党认同与国家认同——基于北京高校的实证研究[J]. 刘涵慧.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01)
[5]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思考[J]. 褚松仑.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本文编号:3412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1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