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及其中国语境应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17:55
  当乌尔里希·贝克宣称人们正“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1]时,科学技术在促进工业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在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帮助人们取得征服自然的接连胜利。然而科学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的同时,也是产生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被制造出来”[2]的风险。风险社会的存在已经是既定事实,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对风险社会进行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风险是无法经验到的,风险更多的是被政治团体、经济组织以及新闻传媒构建得到。而这些社会角色对于风险的预警将会对社会大众的风险意识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当风险在社会中能够被“经验”感觉到,此时的风险已经转化为实际存在的危机,无论对于政治团体、经济组织或是新闻媒体而言,研究他们采用何种措施进行危机传播和管理具有更多的实际应用价值。形象修补理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危机传播方面,它的应用领域包括个人、政治组织以及企业团体,本诺伊特将其理论应用在美国国内各类危机处理当中,证明了其有效性。而它在中国环境中是否依然有效?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是否能够让形象修复理论在中国也发挥应有的效用?这些思...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解读风险社会
    2.1 何谓“风险”
    2.2 乌尔里希·贝克与风险社会
    2.3 中国社会——“高风险社会”
        2.3.1 信任危机
        2.3.2 中国高风险社会中风险表现
    2.4 风险预警和危机应对
3 危机传播与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
    3.1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Theory of Image Restoration Strategies)
        3.1.1 形象修复理论的提出
    3.2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主要内容
        3.2.1 否认(denial)
        3.2.2 规避责任(Evading Responsibility)
        3.2.3 消减敌意(Reducing Offensiveness)
        3.2.4 修正行为(Corrective Acion)
        3.2.5 戒忍(Mortification)
    3.3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的应用范围概述
        3.3.1 政治领域的辩解
        3.3.2 社会组织的辩护
        3.3.3 名人辩解行为
    3.4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之不足
4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应用性研究
    4.1 形象修复理论中国应用环境分析之政治影响因素
    4.2 形象修复理论中国应用环境分析之经济影响因素
    4.3 形象修复理论中国应用环境分析之文化影响因素
5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应用案例分析——以美国克林顿“拉链门”事件和中国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为例
    5.1 克林顿“拉链门”事件中形象修复策略运用分析
        5.1.1 “拉链门”事件概述
        5.1.2 “拉链门”事件情境分析
        5.1.3 克林顿在“拉链门”事件中形象修复策略的应用分析
        5.1.4 克林顿形象修复策略使用的评价
        5.1.5 结论
    5.2 从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看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
        5.2.1 事件发生过程概述
        5.2.2 不雅视频事件危机情境分析
        5.2.3 雷政富及重庆市委等政府部门采取的形象修复策略
        5.2.4 对于使用形象修复策略的评价
        5.2.5 结论
    5.3 克林顿“拉链门”事件与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中形象修复策略使用之对比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雷政富现象[J]. 张桂辉.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13(02)
[2]基督宗教“原罪”思想及其文化内涵[J]. 王毅,张宝英.  中国宗教. 2012(06)
[3]道歉策略使用差异的跨文化研究[J]. 宋晓峰.  科技信息. 2009(11)
[4]风险社会政治学[J]. 乌尔里希·贝克,刘宁宁,沈天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3)
[5]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 薛晓源,刘国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1)
[6]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J]. 廖为建,李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8)
[7]总统性丑闻与社会公众的反应[J]. 祁民富.  书屋. 2004(05)
[8]当代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引述[J]. 周战超.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03)
[9]成也公关,败也公关——评水门事件与拉链门事件之差异[J]. 吴娟.  公关世界. 1999(08)
[10]从克林顿性丑闻的舆论反应看传播效果的逆反效应[J]. 赵志凌.  国际新闻界. 1999(02)

硕士论文
[1]和谐社会视野里的风险与传媒[D]. 付文波.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



本文编号:3639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39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1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