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我国城市基层自治的宪制结构与秩序

发布时间:2022-10-04 20:25
  作为当代中国"四大政治制度"之一的城市居民自治,正面临着民主实践的困局,对此不能简单归因于选举虚置或社区行政化。基于国家/社会二元视角,将居民自治权定性为自足性社会权利的论断,亦是对相关宪制惯例的忽视。在被动型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行政空间与社区自治空间呈现出行政区/社区的交错样态,基层行政发挥着消解"自治失灵"风险的兜底作用。《宪法》第111条"基层群众性自治"的具体阐释应结合马克思主义自治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从群众观点和群众领导方法两个层面切入,最终将其纳入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不同类型社区治理面临不同的中心工作,但政府权责失衡和居民参与不足是共通性问题。居民自治宪制秩序的构建和完善,应在明确其国家属性的基础上,以党的领导、组织化和政治性原则为指导,通过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动员能力,实现城市社区的直接民主。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行政化”抑或“兜底化”?
二、居民自治的法教义学分析
三、居民自治的宪制惯例解读
    (一)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居民自治实践
    (二)群众路线:居民自治的政治意涵
四、居民自治的宪法秩序重述
    (一)居民自治的国家属性
    (二)居民自治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政治性原则。
        3.组织化原则。
    (三)居民自治的实现路径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附性自治的权能实现与制度完善——基于重庆市W社区的调研[J]. 郑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03)
[2]《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不成文宪法(1949-1954)[J]. 翟志勇.  学术月刊. 2019(09)
[3]美英日社区治理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与经验启示[J]. 高红,杨秀勇.  东方论坛. 2018(03)
[4]兜底部门的运作逻辑[J]. 吕德文.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4)
[5]用体系思维改进结合论、统一论——完善法治思维的战略措施[J]. 陈金钊.  东方法学. 2018(01)
[6]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何以可能?[J]. 孙柏瑛.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7)
[7]城市社区治理:基本模式及其治理绩效——以四个商品房社区为例[J]. 陈鹏.  社会学研究. 2016(03)
[8]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的悖论及其原因探析[J]. 张雪霖,王德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01)
[9]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 朱健刚,陈安娜.  社会学研究. 2013 (01)
[10]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完善——以城市居民自治发展新要求为视角[J]. 汤艳红.  政治与法律. 2012(12)



本文编号:3685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85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