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建筑精致细部缺失之根源
发布时间:2022-10-04 22:3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筑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建造的精致程度方面,大量普通建筑与国外建筑或传统建筑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精致建筑细部的缺失。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内建筑进一步向高水平建筑的发展。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分析当代中国建筑的精致细部缺失现象,揭示其形成原因与社会根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是分析中国当代社会问题不可回避的现实。建筑作为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也必然受到转型带来的社会矛盾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以转型造成的社会变化为切入点,分析当代中国建筑精致细部缺失问题,以期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方位的把握这一问题,并从根本上分析其症结所在。 文章首先从细部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全过程分析了国内建筑精致细部缺失的现状,认为精致细部缺失的问题是由社会各方面因素所导致,而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的失误所造成;在此前提下,文章引入社会学关于社会转型的理论,分析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领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建筑细部造成的影响,得出转型期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是形成精致细部缺失现象的根...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1.1 研究缘起
0.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0.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0.2 研究对象与时间界定
0.2.1 研究对象
0.2.2 时间界定
0.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0.3.1 论文结构
0.3.2 研究方法
0.4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建筑精致细部缺失之现状
1.1 建筑细部的设计现状
1.1.1 细部设计观念
1.1.2 细部设计手法
1.1.3 常见的细部设计问题
1.2 建筑细部的建造现状
1.2.1 材料加工技术薄弱
1.2.2 建筑细部施工质量差
1.3 建筑细部的维修现状
1.3.1 缺少建筑维修的法律
1.3.2 缺少专门的维修管理机构
1.3.3 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
1.4 小结
第二章 当代中国精致性建筑细部缺失的形成原因
2.1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其影响
2.1.1 计划经济社会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特点
2.1.2 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因
2.1.3 社会转型导致精致性建筑细部缺失的形成机制
2.2 经济变革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2.1 经济变革历程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
2.2.2 经济变革引发的价值观转变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3 政治转型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3.1 政治改革历程
2.3.2 政治转型引发的价值观转变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4 文化发展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4.1 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2.4.2 文化转型引发的价值观转变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当代中国建筑精致性细部缺失的思想观念根源
3.1 消费文化对细部形式的影响
3.1.1 细部形式的符号化
3.1.2 细部形式的快速流行
3.1.3 细部形式的美学特征
3.2 舆论导向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3.2.1 较少关注细部设计
3.2.2 图像化
3.2.3 少数人的话语权
3.3 建筑教育对细部设计的影响
3.3.1 国内建筑教育模式及其对细部设计的影响
3.3.2 国内建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当代中国建筑精致细部缺失的制度根源
4.1 建筑师的职业定位
4.1.1 国内外建设体制比较及建筑师的地位
4.1.2 国内建设体制对建筑师的影响
4.2 建筑师的职能分解
4.2.1 设计阶段外的职能分解
4.2.2 设计阶段内的职能分解
4.2.3 职能分解对建筑师的影响
4.3 施工图设计体制对建筑细部建造完成度的影响
4.3.1 两种不同的设计完成面
4.3.2 建筑模数制
4.3.3 施工图绘制深度
4.4 小结
第五章 当代中国建筑精致性细部缺失的技术根源
5.1 后生外发型建筑技术
5.1.1 “后发外生”定义
5.1.2 后发优势对我国建筑技术的影响
5.1.3 后发劣势对我国建筑技术的影响
5.2 建筑工业化发展滞后
5.2.1 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产业化
5.2.2 工业化时代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5.2.3 我国建筑制造业现状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5.2.4 我国建造工业化现状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5.3 小结
结语
一、论文主要观点和结论
二、应对策略
1、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筑师的应对策略
三、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建筑工业化问题的探讨[J]. 杨嗣信. 施工技术. 2011(16)
[2]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研究[J]. 纪颖波. 住宅产业. 2011(06)
[3]建筑模数制的再认识[J]. 赵红斌,程正宇.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2)
[4]追缝设计的剖析与思考——从铁路旅客车站装饰设计谈起[J]. 何亮,董兆昆. 四川建材. 2011(02)
[5]对房屋建筑涂料外墙施工质量的探讨[J]. 陈庆辉. 科技资讯. 2011(10)
[6]从先锋实验到背景建筑——略谈工业化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影响[J]. 任书斌,周术. 新建筑. 2011(02)
[7]SI住宅体系下的墙体设计研究[J]. 柴成荣,吕爱民. 华中建筑. 2011(03)
[8]建筑的精度[J]. 陈泳全. 建筑师. 2011 (01)
[9]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二)(续一)[J]. 刘长发,曾令荣,林少鸿,郝梅平,庄剑英,高智,苏桂军,周银芬,李慧芳,王刚. 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 2011(02)
[10]作为反现代的装饰/作为反再现的装饰 建筑装饰中的思想、理论、技术[J]. 仓方俊辅,李一纯,平辉. 时代建筑. 2011(01)
博士论文
[1]建筑业合作竞争问题研究[D]. 杨智璇.东北财经大学 2009
[2]我国居住地产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流程研究[D]. 王晶.天津大学 2008
[3]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 丁格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4]资本逻辑与建筑生产[D]. 江天风.同济大学 2008
[5]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D]. 谢天.同济大学 2008
[6]新时期中国建筑思想论题[D]. 张向炜.天津大学 2008
[7]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 李华一.东北财经大学 2007
[8]中国当代建筑评论的开展及传播研究[D]. 程晓喜.清华大学 2005
[9]关于花岗石材高光泽度饰面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D]. 黄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普通高校非重点建筑学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 王昱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2]从当代中国建筑期刊看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D]. 李凌燕.同济大学 2007
[3]我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勤.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何云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5885
【文章页数】:2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1.1 研究缘起
0.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0.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0.2 研究对象与时间界定
0.2.1 研究对象
0.2.2 时间界定
0.3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0.3.1 论文结构
0.3.2 研究方法
0.4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建筑精致细部缺失之现状
1.1 建筑细部的设计现状
1.1.1 细部设计观念
1.1.2 细部设计手法
1.1.3 常见的细部设计问题
1.2 建筑细部的建造现状
1.2.1 材料加工技术薄弱
1.2.2 建筑细部施工质量差
1.3 建筑细部的维修现状
1.3.1 缺少建筑维修的法律
1.3.2 缺少专门的维修管理机构
1.3.3 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
1.4 小结
第二章 当代中国精致性建筑细部缺失的形成原因
2.1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其影响
2.1.1 计划经济社会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特点
2.1.2 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因
2.1.3 社会转型导致精致性建筑细部缺失的形成机制
2.2 经济变革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2.1 经济变革历程及其对建筑业的影响
2.2.2 经济变革引发的价值观转变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3 政治转型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3.1 政治改革历程
2.3.2 政治转型引发的价值观转变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4 文化发展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4.1 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2.4.2 文化转型引发的价值观转变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当代中国建筑精致性细部缺失的思想观念根源
3.1 消费文化对细部形式的影响
3.1.1 细部形式的符号化
3.1.2 细部形式的快速流行
3.1.3 细部形式的美学特征
3.2 舆论导向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3.2.1 较少关注细部设计
3.2.2 图像化
3.2.3 少数人的话语权
3.3 建筑教育对细部设计的影响
3.3.1 国内建筑教育模式及其对细部设计的影响
3.3.2 国内建筑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当代中国建筑精致细部缺失的制度根源
4.1 建筑师的职业定位
4.1.1 国内外建设体制比较及建筑师的地位
4.1.2 国内建设体制对建筑师的影响
4.2 建筑师的职能分解
4.2.1 设计阶段外的职能分解
4.2.2 设计阶段内的职能分解
4.2.3 职能分解对建筑师的影响
4.3 施工图设计体制对建筑细部建造完成度的影响
4.3.1 两种不同的设计完成面
4.3.2 建筑模数制
4.3.3 施工图绘制深度
4.4 小结
第五章 当代中国建筑精致性细部缺失的技术根源
5.1 后生外发型建筑技术
5.1.1 “后发外生”定义
5.1.2 后发优势对我国建筑技术的影响
5.1.3 后发劣势对我国建筑技术的影响
5.2 建筑工业化发展滞后
5.2.1 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产业化
5.2.2 工业化时代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5.2.3 我国建筑制造业现状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5.2.4 我国建造工业化现状及其对建筑细部的影响
5.3 小结
结语
一、论文主要观点和结论
二、应对策略
1、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筑师的应对策略
三、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建筑工业化问题的探讨[J]. 杨嗣信. 施工技术. 2011(16)
[2]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研究[J]. 纪颖波. 住宅产业. 2011(06)
[3]建筑模数制的再认识[J]. 赵红斌,程正宇.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2)
[4]追缝设计的剖析与思考——从铁路旅客车站装饰设计谈起[J]. 何亮,董兆昆. 四川建材. 2011(02)
[5]对房屋建筑涂料外墙施工质量的探讨[J]. 陈庆辉. 科技资讯. 2011(10)
[6]从先锋实验到背景建筑——略谈工业化技术对建筑创作的影响[J]. 任书斌,周术. 新建筑. 2011(02)
[7]SI住宅体系下的墙体设计研究[J]. 柴成荣,吕爱民. 华中建筑. 2011(03)
[8]建筑的精度[J]. 陈泳全. 建筑师. 2011 (01)
[9]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二)(续一)[J]. 刘长发,曾令荣,林少鸿,郝梅平,庄剑英,高智,苏桂军,周银芬,李慧芳,王刚. 21世纪建筑材料居业. 2011(02)
[10]作为反现代的装饰/作为反再现的装饰 建筑装饰中的思想、理论、技术[J]. 仓方俊辅,李一纯,平辉. 时代建筑. 2011(01)
博士论文
[1]建筑业合作竞争问题研究[D]. 杨智璇.东北财经大学 2009
[2]我国居住地产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流程研究[D]. 王晶.天津大学 2008
[3]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 丁格菲.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4]资本逻辑与建筑生产[D]. 江天风.同济大学 2008
[5]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D]. 谢天.同济大学 2008
[6]新时期中国建筑思想论题[D]. 张向炜.天津大学 2008
[7]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 李华一.东北财经大学 2007
[8]中国当代建筑评论的开展及传播研究[D]. 程晓喜.清华大学 2005
[9]关于花岗石材高光泽度饰面形成机理的基础研究[D]. 黄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普通高校非重点建筑学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 王昱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2]从当代中国建筑期刊看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D]. 李凌燕.同济大学 2007
[3]我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勤.华中科技大学 2006
[4]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何云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85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8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