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8:17

  本文关键词: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安全 文化安全 关系 国家安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人类社会已然进入信息时代,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层面都与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类社会正常有序的运行直接建立在了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上。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国际社会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传统战争模式的成本提高而收益下降,非常规战争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正在成为非传统战争的主战场,甚至会成为今后国际社会中冲突的主要形式。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持续提升。一方面,信息与文化之间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文化安全的各个层面,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此前提下,维护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不能只是单纯的研究信息安全或者文化安全本身,而应该深入研究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的关系,理清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才能在维护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实践中据此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更好的维护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对本文所提及的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概念做了界定和分类,并简单分析了对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关系研究的重要性,这直接决定了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论文的第二个部分先简单分析了信息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按照之前对文化安全的分类,分别叙述了信息安全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而文化安全对于信息安全的作用和影响相对较小,仅在于信息安全文化的建构方面。第四部分中先采取了逻辑学的方法,对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逻辑论证,并综合前文的研究得出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关系的结论。第五部分在研究了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关系并得出结论的前提下,对维护中国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安全 文化安全 关系 国家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120;TP30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8-9
  • 1. 选题依据8
  • 2. 选题意义8-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2-14
  • 1. 研究方法12-13
  • 2. 创新点13-14
  • 一、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概念界定及重要性分析14-20
  •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14-18
  • 1. 信息14-15
  • 2. 信息安全15-16
  • 3. 文化16
  • 4. 文化安全16-18
  • (二) 研究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重要性18-19
  • 1.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正成为非常规战争的主战场18
  • 2.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18
  • 3.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18-19
  • (三) 研究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关系的重要性19-20
  • 1.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联系紧密,孤立研究将导致研究的片面化19
  • 2. 为更好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提供理论指导19-20
  • 二、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联系和区别20-24
  • (一) 信息与文化的关系20-21
  • (二)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联系21-22
  • 1. 两者同属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1
  • 2. 两者都属于人类最根本的安全需求21-22
  • 3. 两者的终极目标统一22
  • (三)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区别22-24
  • 1. 两者对于国家安全的作用和影响不同22
  • 2. 两者的基本职能不同22-23
  • 3. 两者遭受威胁的形式和表现不同23-24
  • 三、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24-36
  • (一) 信息安全对文化安全的作用与影响24-34
  • 1. 信息安全对文化政治安全的作用与影响24-26
  • 2. 信息安全对文化经济安全的作用与影响26-30
  • 3. 信息安全对文化传播安全的作用与影响30-33
  • 4. 信息安全对传统文化安全的作用与影响33-34
  • (二) 文化安全对信息安全的作用与影响34-36
  • 四、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关系的结论36-40
  • (一)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关系的逻辑论证36-37
  • (二) 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关系结论37-40
  • 1. 信息安全是实现文化安全的前提和基础37
  • 2. 文化安全为维护信息安全提供精神层面的保障37-40
  • 五、维护中国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对策建议40-47
  • (一) 树立全新立体综合的安全观40-42
  • 1. 不断提升对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认识和理解40-41
  • 2. 认清信息安全的特殊地位,理解其在维护文化安全中的作用41
  • 3. 建构安全文化,提升全社会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意识41-42
  • 4. 重视传媒手段,占领网络阵地42
  • (二) 建设完备的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保障体系42-44
  • 1.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投入保障机制42-43
  • 2.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法律保障机制43
  • 3.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运行管理机制43-44
  • 4.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相关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44
  • (三)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国际保障体系44-47
  • 1. 反对信息霸权与文化霸权,建立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国际新秩序45
  • 2. 建构安全共同体,加大交流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45
  • 3. 针对具体问题加强交流合作,并逐渐向全面合作推进45-47
  • 结语47-48
  • 注释48-52
  • 参考文献52-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骥,齐长安;网络时代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于迎丽;阅读4:文明的多样性与中国的文化安全[J];领导文萃;2001年05期

3 王建辉;新闻出版与文化安全[J];出版科学;2002年04期

4 王桂科;论新时期我国文化安全的对策[J];理论前沿;2002年22期

5 郭玉兰;关于我国文化安全的哲学思考[J];理论探索;2002年06期

6 罗建荣;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应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邢希娜;信息网络化对中国文化安全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8 ;如何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10期

9 单泽润;关注文化安全维护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J];民主;2005年02期

10 刘天杰;;论“一元文化体系”与中国的文化安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中锋;;论数字化时代中国的出版文化安全[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2 李秀云;;我国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王岳川;;大国文化安全与新世纪文化再中国化——人类应从物质现代化到精神现代化[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刘雨辰;;文化全球化视阈下中国文化安全的建构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郭芳;;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何晓燕;;浅议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外在建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勤明;刘西山;;从战略高度维护军队文化安全[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谢朝锦;;浅析邓小平的文化安全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郭亚臣;焦凤松;;关于高等学校文化安全若干问题的思考[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10 卓成霞;;我国文化安全语境下的文化产业竞争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仕心;维护文化安全 促进社会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慕渝;创新:文化安全的中国语境[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通讯员 郭瑞宏;《国家文化安全论》唤起公众关注文化安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郑岚岚邋刘义雄;确保奥运期间文化安全[N];湛江日报;2008年

5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李雪;为首都文化安全护航[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艾斐;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N];人民日报;2013年

7 杜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张平;“入世”后必须加强我国文化安全[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木弓;文化安全[N];文艺报;2001年

10 秦宝琦;清王朝如何维护其文化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军;列宁文化安全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曲文波;中国文化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鹏;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安全情势及策略[D];山东大学;2008年

2 何宝峰;文化全球化下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耀宇;网络文化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殷文龙;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默;文化安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邱旭冉;和谐世界构建中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因素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7 郭兴中;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现状及对策[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8 石琪;论马克思文化安全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孙姗姗;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安全[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10 张富柯;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文化安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93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593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d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