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研究 出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分配领域的核心问题不是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在于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包含由于分配不公造成的不合理收入差距,而且也包含基于能力和贡献不同由市场因素造成的合理收入差距,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接受,而分配不公则难以容忍。分配不公的实质是制度化身份歧视,具体表现为同等的劳动或贡献得不到同等的报酬,同等的人受到不同的待遇。 本文关注的是同等的劳动或贡献为什么得不到同等的报酬?同等的人为什么受到不同的待遇?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收入分配不公?基于此,本文主要是从社会歧视视角探讨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存在形式及其影响、制度根源以及其相应的化解对策。 首先,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对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待遇、同等公民身份不同权利等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的刻画。其次,运用2003年以来的中国居民收入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公进行实证分析,证实收入分配不公的存在及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第三,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根源。通过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单位体制、编制制度等社会身份制度导致的制度性身份歧视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根源。户籍制度包括户口制度和籍贯制度,是身份歧视的基础性制度。单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残留的身份歧视的社会载体。编制制度是当前正在发展的身份歧视制度,三者共同构成制度化身份歧视的制度基础。制度化身份歧视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等级制度,其主要效应在于提供了后代可能无法避免制度性身份歧视的社会预期。制度化身份歧视在经济权利制度中表现为起点不公,进而通过收入分配制度表现为结果不公,从而揭示了制度化身份歧视到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机制。最后是政策建议,针对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安排。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逻辑结构和组织方式,并对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做了说明。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系统地梳理国内外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研究成果,尤其关注关于收入分配不公的界定、成因及应对政策的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建立逻辑起点。 第三章是对收入分配不公的理论界定,通过分析收入分配不公与分配正义、收入差距、社会身份、社会歧视等相关范畴的相互关系,将收入分配不公定义为同等产出贡献的不同要素报酬和同等社会身份的不同福利待遇,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四章通过描述“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待遇、同公民身份不同权利”等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形式,刻画收入分配不公的范围和程度,以此表征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全文研究的靶标。 第五章运用数学模型,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以来居民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配差距分解为由市场因素决定的正常收入差距和由制度性歧视即收入分配不公决定的非正常分配差距,分析收入分配不公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以此验证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结果发现,中国当前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市场因素决定的正常收入差距造成的,但制度性歧视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有着显著影响。 第六章从社会视角对收入分配不公展开制度分析,探讨户籍制度、单位体制、编制制度等社会身份制度对收入分配不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度性身份歧视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制度根源。户籍制度是身份歧视的基础性制度。单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残留的身份歧视的社会载体。编制制度是当前正在发展的身份歧视制度。三者共同构成制度化身份歧视的制度基础。更进一步指出,制度化身份歧视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等级制度,其主要效应在于提供了后代可能无法避免制度性身份歧视的社会预期,以致于贫者生怨、富者出走,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系统性风险因素之一。制度化身份歧视在经济权利制度中表现为起点不公,进而通过收入分配制度表现为结果不公,从而揭示了制度化身份歧视到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机制。 第七章针对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因素提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作为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润亮;浅谈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J];经济纵横;1995年09期
2 高培勇;规范政府行为:解决中国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J];财贸经济;2002年01期
3 李广旭;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透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4 张剑虹;谁让你没有生在“本市”?[J];经营管理者;1994年07期
5 戴园晨;;以权谋私导致分配不公[J];学理论;1994年12期
6 聂国卿;分配不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危害[J];开放导报;2002年11期
7 王征;调节收入分配不公是税收的重要功能[J];税务研究;1996年06期
8 冷崇总;行业收入分配不公对价格的影响及其调控[J];企业经济;1997年03期
9 葛洪刚,王申广;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1998年10期
10 赵丽姝;对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几点认点[J];理论界;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源潮;王庆生;许美;;收入不平等和分配不公与体制性问题的思考与对策[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杨启先;;增加共识,化解矛盾——关于当前坚持深化经济改革之我见[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3 吴娟英;;浅谈市场分配机制与政府分配机制协调[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肖毅敏;肖卫;;收入分配不公的经济学定位、解释与解决方案[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炼成;;也谈“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的途径”[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庆中;钱向东;;调控企业内部分配不公的几个值域的确定[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域;;解决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实为当务之急[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8 李庆中;钱向东;;调控企业内部分配不公的几个值域的确定[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徐长玉;陈兵建;;基于马克思分配理论视角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熊俊;;全面改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财经作家 郑作时;改革共识是复兴的第一动力[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马宏建;“晒工资”晒出了什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金卯刀;缓解分配不公先要破除双重标准[N];中国信息报;2006年
4 江东洲;代表委员“忧心”教育资源分配不公[N];科技日报;2005年
5 储著胜;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分配不公问题[N];证券时报;2007年
6 肖国元;切蛋糕不是问题要害[N];证券时报;2010年
7 刘建明 冯国强 杜国旺 陈文 刘金;租地款分配不公“空挂户”受到歧视[N];农民日报;2006年
8 尹卫国;该限的要限 该涨的快涨[N];工人日报;2008年
9 杨红旭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分配不公是住房体制之恶[N];东方早报;2009年
10 马国川;医疗资源为什么分配不公[N];四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飞;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2 王丹;我国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华雯文;社会保障:规避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胡爽平;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武汉大学;2010年
5 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均衡理论、效应分析与制度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6 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均衡理论、效应分析与制度安排[D];湖南大学;2009年
7 黄有璋;论当代中国分配正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强;中国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俊山;中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蔡桂云;转型经济中的居民正常合法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祖进;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王晓策;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府规制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朱家庆;基于公共财政的公共福利分配公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增船;劳动的两个价值世界与劳动分配正义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7 王燕;组织不公正的结构及其与报复行为、组织政治认知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庞博;我国“体面劳动”议程的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利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于河海;对中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探索[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6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5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