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17 20:09

  本文关键词:国际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脱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出处:《环境保护》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 脱钩


【摘要】:全面了解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脱钩的内涵和意义,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脱钩政策,将为我国实现可持续的稳健经济增长提供坚实保障,也能有效回击西方对我国"过度消耗地球资源"的指责。通过论述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脱钩实践,重点针对化石燃料这一目前最广为利用的自然资源,着力于寻求我国降低资源消耗和兼顾经济发展相平衡的脱钩策略。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decoupling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to formulate a feasible decoupling polic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t will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our country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 can also effectively counter the western criticism of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the earth'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decoupling practic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Focusing on fossil fuel, which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natural resource at present, the decoupling strategy of reducing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bal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sought.
【作者单位】: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分类号】:X321;F113;F124
【正文快照】: 脱钩的背景与策略选择传统模式下的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资源消耗的增长,高经济增速往往建立在高单位GDP能耗上。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80—2006年,全球GDP总量增长了5倍,而同期对自然资源(包括化石燃料、金属矿石、生物质等)的消耗则从近400亿吨猛增至600亿吨。高速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卢昭清;;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4期

2 牛胜强;;浅议节能降耗与我国经济和谐发展[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3 王会娟;夏炎;陈锡康;;能耗指标的投入占用产出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唐志鹏;刘卫东;刘红光;陈锡康;;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中国部门生产链平均能耗[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2 肖武;董宏光;;“过程系统节能减排方法论”双语课程建设[J];广东化工;2010年10期

3 胡斌;冉小平;赵双丽;;浅议低压配电节能降耗[J];科技与企业;2013年04期

4 王会娟;陈锡康;;扩展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占用产出模型[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9年11期

5 张伟芳;;节能减排之我见[J];现代商业;2012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晖;流程工业中动态成本建模与核算系统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姜莉敏;基于模型的流程工业能耗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文珍;对应用购买力平价法的思考[J];北京统计;2003年07期

2 张生玲;;重视能源贸易 促进经济增长[J];国际贸易;2007年05期

3 唐未兵;彭涛;;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4 陈锡康;完全综合能耗分析[J];系统科学与数学;1981年01期

5 曾翔;对购买力平价方法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1990年05期

6 彭志龙;吴优;武央;王海燕;;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7年07期

7 "中国能源供求状况及前景分析"课题组;郑京平;;中国能源供求状况及前景分析[J];统计研究;2007年10期

8 余芳东;购买力平价方法简介[J];统计与预测;2003年06期

9 周伏秋;;国际能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群;;节能减排:谱一曲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乐章[J];西部论丛;2007年08期

2 张伟;;Deposit/Refund系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作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2期

3 朱天福;;绿色GDP核算研究及其思考[J];浙江统计;2007年12期

4 姚静武;邱力生;;经济制度创新对节能减排的作用[J];环境保护;2008年22期

5 刘金福;洪伟;吴承祯;陈辉;何东进;洪滔;徐道炜;;资源环境类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3期

6 刘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运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J];学术交流;2003年02期

7 刘洪燕;李刚;;战略(规划)环评当中的环境承载力与资源环境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4期

8 李禄胜;;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9 李亮;;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3期

10 胡云江;论浙江山区乡镇的资源环境保护[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涛;焦永杰;周莹;何灵均;;天津市清洁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刘广龙;兰晔峰;;环境经济的兴起与发展[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3 韩从容;;破解外向型经济生态瓶颈的法律思考——从我国资源环境逆差谈起[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4 孙岩;;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及恢复指标[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杨成名;;贵州生态环境与生态移民策略[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何明亮;;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策略——以河源市为例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7 鲁胜利;;小城市规划中的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董伟武;;中外生态省建设理论与贵州生态省建设实践[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白福易;;吉兰泰盐湖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鲍健强;苗阳;张帆;蔡燕航;陈锋;;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背景下的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浙江省节能减排的途径、机制和政策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子源;让胡路区优化环境重奖经济发展功臣[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刘盈蓉 见习记者 左虑远;实行清洁生产 促进经济发展[N];湘潭日报;2010年

3 郑昭;省政协委员视察海岛经济发展与海洋环保工作[N];福建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相裕亭;海州区保护生态促经济发展[N];连云港日报;2007年

5 向伟民;坪坝乡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经济发展[N];团结报;2008年

6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进入重要分水岭[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李巧宁;环保部:充分发挥环境保护 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N];证券时报;2010年

8 四川环保局办公室;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N];经理日报;2009年

9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环境保护局 金路;协调好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张小青;警惕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危机[N];中国环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高保全;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责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谷秀华;长春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机制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晓绩;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冯德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冲突协调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韩晶;论环境法协调发展原则[D];武汉大学;2009年

8 刘红梅;区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理论及实践[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张晓第;环境效率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国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珠江口水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赵洋;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3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成华;环境保护导向下的中国区域限批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彭鸿;武汉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郭瑞斌;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7 于光耀;环境问题与新疆可持续发展[D];新疆大学;2007年

8 程佳聪;生态城市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曾云;甘肃省环境资源治理制度供给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敬梓;资源环境监管机制的法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7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37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