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税税收税源背离与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消费原则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流转税 税收税源背离 消费原则 地区经济发展 出处:《税务与经济》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消费原则出发,对我国31个省份流转税各税种税收税源背离的情况进行统计测算的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实行的流转税征收模式严重忽视了最终消费者给其所在地带来的税收收入,省际间存在严重的财富逆流现象,且逆流规模在不断扩大。Panel VAR模型对流转税背离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税收税源背离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会对社会经济建设带来重要影响,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Abstract]:Proceeding from the principle of consumption, The result of statistical calculation on the deviation of tax sources of each tax type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shows that the current mode of levying turnover tax in our country has seriously ignored the tax revenue brought by the final consumer to their location. There is a serious phenomenon of wealth countercurrent between provinces, and the scale of countercurrent is expanding.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rnover tax devi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that the departure of tax source has a consistency in time. Will bring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to the social economy construction, affect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税收与税源背离的规模估计、结构分布与治理政策模拟研究”(项目编号:13YJA79006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12.4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怡;聂海峰;;增值税和营业税对收入分配的不同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2 黄夏岚;刘怡;;增值税收入地区间转移的衡量——生产地原则与消费地原则的比较[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3 李绍荣,耿莹;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靳万军;;关于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的初步思考[J];税务研究;2007年01期
5 刘金山;王倩;;中国区域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10期
6 王蓓;;我国区域间税源背离问题及横向税收分配制度设计[J];税收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书华;张润林;;金融资源配置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2 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3 王文举;范允奇;;碳税对区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4 贺蕊莉;;财政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6期
5 王亚芬;肖晓飞;高铁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4期
6 高凌江;;中国税收结构合理性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7 韩远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年02期
8 李秉强;;经济发展的税收效应定量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年11期
9 刘海庆;高凌江;;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乔;汪柱旺;;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许云;黄少安;;租税互替,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选择[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陈建宝;段景辉;;中国城乡家庭收入差异解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梁捷;寻求一致的公平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5 潘文轩;我国财政分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孙智勇;我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赵桂芝;中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调控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8 梁冰;我国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短期和长期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曹景林;中国公共支出体制公平效应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10 彭真善;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量能课税原则视角下财产税法的改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欧阳操;我国流转税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汤群群;我国低收入阶层财税援助政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蔡晓君;我国区域税收转移与解决路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吕慧;我国区域税收和税源背离的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东新;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7 赖庆昆;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妍;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惠白羽;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龙腾飞;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的税收分配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熊巍;使财富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增值税制度[J];财经研究;2003年03期
3 王剑锋;流转税影响个人收入分配调节的分析研究——以我国城镇居民支出结构为考察基础[J];财经研究;2004年07期
4 蒋洪,于洪;居民消费结构与商品课税归宿问题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6期
5 施文泼;贾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调整[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6 贾康;梁季;;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关系的体制逻辑与表象辨析——客观存在的地区间“横向不均衡”,需要合理的中央、地方间“纵向不均衡”机制加以调节[J];财政研究;2011年01期
7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8 徐宽;;基尼系数的研究文献在过去八十年是如何拓展的[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9 刘怡,聂海峰;间接税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10 乔宝云,王道树;中国税收收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涉外税务;200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辉;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卫平;;发挥地区优势 搞好地区综合平衡[J];宏观经济研究;1983年11期
2 张海峰;;正在崛起的太平洋地区经济[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6年01期
3 ;三、地区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6年11期
4 黄守宏;;不发达·市场·经济人——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探讨[J];开发研究;1988年03期
5 ;全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讨会领导题词[J];农业经济问题;1992年06期
6 刘虹,刘捷;略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问题[J];国土经济;1994年03期
7 梁晓俐;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丹东纺专学报;1999年04期
8 钦恒皑;我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潜力分析[J];今日科技;2002年07期
9 俞鸿;;在合作中竞争——兼谈地区经济必须在“长三角”发展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J];资料通讯;2003年04期
10 王凤丽;;全力推动乌昌一体化实践进程,实现乌昌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扶西;;在促进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区域发展工作中所应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龙大学;;论黔西南苗族地区的科学发展[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4 李中华;;深化创新型乡镇建设 促进地区科学和谐发展[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何传启;;地区现代化的理论与战略[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Takumi Horibayashi;;全球经济危机的来源和中东欧地区经济危机的特点:对当前危机的基本理解(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徐林实;;成就、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马启忠;王德龙;;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反思[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9 伍承民;;试沦社会主义与布依地区经济发展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王殿宗;;振兴民族经济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书生 通讯员 谭英熠;地区建立经济监测预警联席会议制度[N];阿克苏日报(汉);2010年
2 路虎;亚洲人对地区经济信心十足[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记者 冯燕平;把握机遇 发挥优势 真抓实干 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4 刘枫;塔城地区经济驶入快车道[N];新疆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柯建华 余威;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共谋2008新景象[N];山南报(汉);2008年
6 ;坚定信心 排难而进[N];吐鲁番报(汉);2009年
7 本报记者 童海华;紧紧把握区域协调发展这根主线[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8 江国成邋刘雪;发改委:上半年地区经济存在四大问题[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9 杨轼;东部地区经济增量开始放缓[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记者孙建兵;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N];哈密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基于生态伦理观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晓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斌;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6 党玮;地区社会核算矩阵编制及在居民收入分配分析中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孙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及其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潘爽;资源约束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晶;科技政策与我国产业研发空间结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兰兰;中国及其31个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饶正洪;我国碳排放分地区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马刚英;浙江省地区贫富差距的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孟小燕;基于产业集聚的常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胡惠敏;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李倩;民营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硕;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沈桂红;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潜力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姜宝华;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张莲;宜宾市三大项目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2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5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