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迂回机制推进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基于北一机床并购科堡的分析
本文选题:跨国并购 切入点:整合 出处:《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借助对我国北一机床公司并购德国科堡机床公司后整合实践的分析,揭示出我国企业在并购全球领先企业时的一种有效整合方式:构建并有效运用迂回机制。这一机制包括以迂回方式实现战略目标,在迂回中建立并逐步完善对被并购企业的管控架构,在迂回中缔结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信任关系,以及在迂回中提升企业自我的国际经营能力并使并购整合的综合绩效最大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practice of China's Bei Yi Machine tool Company after the acquisition of Germany's Coburg Machine tool Company, This paper reveals an effective way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integrate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the world's leading enterprises: to construct and effectively use circuitous mechanisms, which include the realization of strategic objectives in a circuitous manner. Establish and gradually perfect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tructure of M & A enterprises in roundabout, conclude the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M & A and M A parties in roundabout,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of enterprises and maximiz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M & A integration in roundabout.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GL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2022、71972019) 清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基金项目(2012WHQN0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26.4;F271;F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东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与防范[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11期
2 李东红;李蕾;王凤彬;;组织信心对并购的影响及并购方的对策研究——基于北一并购科堡的案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孟兰;;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J];财会通讯;2010年05期
2 项代有;;中技源公司并购FIRECOMMS公司的战略分析与启示[J];财会月刊;2012年12期
3 范黎波;王肃;;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的成长路径演进——基于北一并购科堡的案例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8期
4 张意翔;;基于ARMA预测方法的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价格风险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2期
5 吴文豪;徐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热潮之冷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8期
6 张意翔;胥朝阳;成金华;;基于VaR方法的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价格风险评价[J];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7 马力;;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5期
8 龙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及对策——由中铝并购力拓失败引发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年20期
9 罗岩石;兰玉杰;;国外跨文化管理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周旋;;基于ARMA预测方法的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价格风险分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黎波;王肃;;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跨国公司成长战略——基于北一并购德国科堡的案例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邬红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利华;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飞;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4 韩立丰;并购变革背景下团队断层特征与整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范宇峰;基于CAGE距离模型之资源型央企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宏伟;跨国并购的风险识别、测试及防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艳丽;对外开放对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管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振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张才明;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并购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孟宪宝;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防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都彩峗;能源型企业海外并购的流动性风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陈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谢海东;;基于过度自信理论的公司购并行为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3 朱卫平;我国国企并购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学术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松;;跨国并购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上海国资;2003年12期
2 罗肇鸿;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并购新浪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李萍;外资跨国并购趋势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任俊颖;;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年18期
5 ;上海鼓励外商以跨国并购方式投资[J];纺织装饰科技;2004年01期
6 李娅;陈华;;跨国并购管制与国家经济安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2期
7 李奇泽;敖明山;;跨国并购冲击中国是富是祸[J];现代商业;2008年27期
8 崔沪;;跨国并购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唐以今;外国直接投资的新特点和我国引资环境的重整[J];国际论坛;2001年05期
10 李昂;;经济全球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于跨国并购的角度[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景欣;;谈加入WTO后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方略[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2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曙光;;内外开放与制度变迁——《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前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胡志毅;;旅游业对石林县区域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分析[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文溥;焦建华;;从开放走向市场——沿海开放地区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案例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蔡满堂;;《理解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促进政策发展——一个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及其政策含义的案例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张塞;;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进程和必然选择——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8 毛政发;;FDI对我国的产业控制模式及法律对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贾建锋;运丽梅;单翔;张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占仓;;产业集群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起锚”[N];广州日报;2003年
2 望川;入世引发跨国并购潮[N];中国工商报;2002年
3 张锐;跨国并购:中国企业的快乐年华[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王国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应渐进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王国进;中国企业走好跨国并购之路[N];文汇报;2005年
6 黄上国;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特点[N];国际商报;2004年
7 见习记者 张娜;中国企业“试水”跨国并购[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钟新;沪企跨国并购“老字号”[N];经理日报;2004年
9 彭亮;跨国并购审批中存在问题及对策[N];江苏法制报;2005年
10 秦曦;跨国并购引资前景看好[N];山西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陆芳;跨国公司与欧盟经济一体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舜佳;基于后向关联分析的跨国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励效杰;中国水管理的市场化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钟南;中国海外投资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6年
6 王东杰;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胡光华;论技术创新的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陈岑;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评价与机制改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李海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变动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华明;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选择[D];福州大学;2003年
2 张虹宇;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卓;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建芳;跨国并购、产业安全和我国引资政策转型[D];苏州大学;2007年
5 高明;论跨国并购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成龙;外资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李晶;绿地投资、跨国并购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D];湖南大学;2008年
8 乔晓;中国跨国并购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9 杨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费朵;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规划[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4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9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