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A模型和Mulmquist指数的河南省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分析
本文选题:SFA模型 切入点:技术创新效率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利用SFA模型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三个阶段的测度,发现整体效率值呈逐步提升的趋势,但许昌市、漯河市的效率值逐阶递减;另外,利用面板数据估计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环境因素,发现邮电业务总量作用最大,而普通高等院校的投入却起到了负面影响,说明河南省教育方式欠佳,有待提升。
[Abstract]:The SFA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various cities of Henan Province in three stages.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efficiency valu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but the efficiency values of Xuchang City and Luohe City are decreasing step by step; in addition, the total efficiency value of Luohe City, Xuchang City and Luohe City is decreasing step by step.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estim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usi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ile the investment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 negative impact, which shows that the education mode of Henan Province is poor and needs to be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白俊红;蒋伏心;;考虑环境因素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2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田泽永;;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率变动的实证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3 颜莉;;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5期
4 王锐淇;彭良涛;蒋宁;;基于SFA与Malmquist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9期
5 钟祖昌;;国家创新效率的结构特征及其收敛性研究——基于OECD国家和中国的经验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2期
6 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7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徐桂鹏;;政策诱致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以福州市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5 季永杰;徐晋涛;;环境政策与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以造纸企业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薛彩霞;姚顺波;郭亚军;李桦;;陕西省吴起县农户种植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韩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王晓东;;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实证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实证研究——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陶红军;冯中朝;;湖北省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成刚;;我国高校成本效率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邓智团;;要素集聚技术进步与城市生产率——基于长三角16城市的实证分析(1978—2004年)[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蒋萍;谷彬;;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与效率演进——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傅国华;许海平;;天然橡胶生产效率的DEA分析——以广东湛江农垦为例[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高玮;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5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梁巧;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和规模效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10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崔龙;次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技术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建红;农户种植番茄选择行为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陆树丹;基于随机前沿面模型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汪振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詹明君;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李春燕;我国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3 许培源;高伟生;;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4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5 闫冰;冯根福;;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7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8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9 黄静波;孙晓琴;;技术创新与出口: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9期
10 骆永民;;中国科教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俊斌;;基于人力资本的技术效率分解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7期
2 王栋;曹艳英;李凤霞;;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1年02期
3 师萍;韩先锋;卫伟;宋文飞;;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4 魏楚;沈满洪;;工业绩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5 刘伟;王宏伟;;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以中国30个省份为例的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1期
6 张磊;谭向勇;王娜;;猪肉批发主体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北京市场猪肉二级批发商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10期
7 李再扬;杨少华;;中国省级电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8 徐华锋;李秋红;;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农民收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9 王道劬;;技术联盟成员的绩效评估与影响因素识别[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10 张清辉;王建品;;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回顾与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品;;我国牛肉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黑龙江、河南、宁夏的经验数据[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2 张文新;周璞;;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建明;杜玉兰;;江苏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徐辉;李录堂;刘春梅;郭婵;;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型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5 杜书云;饶品样;;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金梅;胡冬梅;张楠;;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席利卿;严奉宪;;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9 何筠;徐冬梅;余昕;袁锐;;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柳思维;黄毅;张国政;;农产品营销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 奚旭初;不能让农村成为“销废”市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国明 苗爱臣 许步伟 新华日报记者 李宗长;建设人民满意工商机关[N];中国工商报;2006年
3 宋晓霞 孙中杰;打好质量牌 品牌成名牌[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齐全志 郝宏升 凌玮;河南公司节能减排经验走红全国[N];华中电力报;2007年
5 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燕 实习生 李菁;河南五大商会2006年资金流向[N];经济视点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蒋寒;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N];科技日报;2006年
7 吴欣;河南省首条自动化物流分拣线在郑州开建[N];现代物流报;2007年
8 郝旺;河南首条自动化物流分拣线开工兴建[N];现代物流报;2007年
9 卫跃川;河南省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98.46%[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季林;食品安全关乎改善民生大计[N];农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李栋;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邓学平;我国物流企业生产率研究与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6 邹鲜红;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然;中国油菜生产的经济效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史君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锐;我国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冯霞;服务业利用FDI影响因素探讨:河南例证[D];山东大学;2008年
3 赵昱q;中国保险公司规模效率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叶长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靳伟莉;河南省二、三产业劳动力素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边瑞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晓伟;江西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问题智能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王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袁勇;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芳;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4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9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