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生态效率变动的产业及要素推动:基于投入产出和系统优化模型

发布时间:2018-04-11 18:11

  本文选题:投入产出分析 + 生态效率 ; 参考:《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论文以Leontief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利用系统优化模型测算中国的生态效率,并分析生产要素、产业产出和污染物对效率水平的影响;为了聚焦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型仅包括温室气体一种污染物。从1997到2010年,中国生态效率约下降一半,要素投入和产出变动均是效率降低的原因。在劳动、资本和土地三种要素中,惟有高水平劳动影子价格为正、能够影响生态效率;1997—2010年间,高水平劳动力实际利用率降低、稀缺性上升,加剧了实际生产与前沿面的距离、降低了生态效率。在18类产业中,12类产值上升、对生态效率贡献为正;食品、纺织、非金属制造、运输及公私服务业等6类对生态效率作用为负。以上结果有助于明确实现保增长、减排放的关键产业部门和要素投入。
[Abstract]:Based on the Leontief input-output analysis, the paper uses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model to estimate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China, and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dustrial output and pollutants on the efficiency level, in order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The model includes only one greenhouse gas pollutant.From 1997 to 2010,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China decreased by about half, and the change of input and output was the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efficiency.Among the three factors of labor, capital and land, only the high level of labor shadow price is positive, which can affect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During the period 1997-2010, the actual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high level labor force decreased and the scarcity increased.It intensifi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the front and reduces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In 18 kinds of industries, the output value of 12 categories increased,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ecological efficiency was positive, while 6 categories of food, textile, non-metal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and public and private services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The abov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clear the key industrial sectors and factors to ensure growth and emission reduc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11&ZD0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碳排放水平与要素总成本关系探讨”(71203070)
【分类号】:F124.5;X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波;方春洪;;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经济生态效率研究——以2007年省际间面板数据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2 王恩旭;武春友;;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3 孙东琪;张京祥;朱传耿;胡毅;周亮;;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4 程晓娟;;资源、环境两维视角下区域生态效率DEA评价[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5 李海东;王善勇;;“两型”社会建设中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200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6期

6 潘兴侠;何宜庆;胡晓峰;;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其空间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5期

7 陈晓红;程鑫;;产业两型化发展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系统工程;2013年06期

8 陈浩;陈平;罗艳;;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评价[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9 王圣云;;中部地区人文发展的生态效率评价[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10 刘丙泉;李雷鸣;宋杰鲲;;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测度与差异性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惠梅;张安录;;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影响的计量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黄建欢;许和连;;区域绿色效率的测度方法、模式跃迁和增长动力[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磊;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陈石;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范丹;低碳视角下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4 许力飞;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5 孟晓雷;基于复杂网络与DEA方法的潍坊市经济发展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潘兴侠;我国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影响因素及收敛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7 王志平;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分异与仿真模拟[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静怡;环境政策、技术创新与陕西省工业生态效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秋颖;高校理工类科技数据统计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刘师嘉;中国省级地区绿色工业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冯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生态效率评估方法在区域工业转型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江佩;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6 吴慧萍;环境约束下的成渝经济区工业效率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7 高n,

本文编号:1737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37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