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本文选题:生活质量 + 距离综合评估法 ; 参考:《经济地理》2014年04期
【摘要】:在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TOPSIS方法以及LISA方法分别对安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测度、居民生活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析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对贴近度最高(0.5)的城市有合肥(0.7767)、马鞍山(0.6563)、芜湖(0.6139)、铜陵(0.6054)和黄山(0.5197),相对贴近度最低(0.3)的城市有亳州(0.2809)、宣城(0.2606)、池州(0.2576)和阜阳(0.1897);②目前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首要影响因素的是社会方面,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是生态环境方面;③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和明显的空间相关特征,其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低—低(LL)型、低—高(LH)型、高—低(HL)型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residents,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residents in Anhui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method and LISA method.The difference of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wa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were analyzed.It is the social aspect that has the primary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residents.Secondly,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ll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 of urban resident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pattern of the index shows a low-low LLL type and a low-high LHs type.High-low HL-type three types.On this basi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resident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106、4106105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910) 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分类号】:F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霞;;城市幸福指数及其测评指标体系[J];城市问题;2012年04期
2 王春菊,汤小华;基于GIS的福建省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3 宣国富;徐建刚;赵静;;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4 王伟武;杭州城市生活质量的定量评价[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5 赵彦云,李静萍;中国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和预测[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6 张海丽;魏凤;;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J];经济师;2011年07期
7 朱珠;张琳;叶晓雯;张燕;;基于TOPSIS方法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J];经济地理;2012年10期
8 方叶林;黄震方;涂玮;吴丽敏;;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2期
9 刘润芳;董文;;陕西省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J];未来与发展;2012年01期
10 李正龙;陈曼曼;潘黎玫;;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度量与评价[J];西北人口;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正龙;;居民生活质量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周宾;陈兴鹏;吴士锋;李杰兰;;中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的稳健性研究——以甘肃省各市州发展情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3 石淑芹;陈佑启;李正国;杨鹏;吴文斌;姚艳敏;李志斌;;基于分区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单产空间化模拟——以吉林省玉米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孙玉莲;赵永涛;曹伟超;于慧;马月伟;;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素关系的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张瑞凯;刘绮菲;;北京市不同社会群体人口生活质量研究——对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的比较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郭继发;崔铁军;崔伟宏;;适宜尺度区间上的多尺度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张传才;孔云峰;宋承运;;社会经济统计时空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07年02期
8 吴桂平;曾永年;邹滨;齐庆超;杨松;;基于GIS的区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J];测绘科学;2009年02期
9 陈翼;李光强;邓敏;王佳t,
本文编号:1741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4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