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4份调查问卷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0 18:18

  本文选题:战略性新兴产业 + 民营资本 ; 参考:《经济经纬》2014年05期


【摘要】: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政府服务、企业资源能力、政府政策、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笔者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结果。研究表明,民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能力越丰富,越有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愿,而经济环境的改善对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积极影响。然而,政府政策和社会文化并不直接影响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是通过提升民营企业资源能力间接影响其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Abstract]:The entry of private capital into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government service, enterprise resource ability, government policy, social cultur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o on. The author use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test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and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icher the resource capacity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he more favorable the private capital to enter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service ability is beneficial to strengthen the willingness of private capital to ente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rivate capital enter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However,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social culture do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entry of private capital into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but indirectly affect their entry into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rough enhancing their resource capacit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Y1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YJC63002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2013M541432)
【分类号】:F224;F276.5;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早;张振;;政府行为规范、政策供给水平与私营企业发展——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2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定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3 杨蕙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1985—2000年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4 陈艳莹;原毅军;游闽;;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5 李世英;李延平;蒋飞龙;;企业进入阻止行为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9个四位数制造业产业的面板数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6 刘澄;顾强;董瑞青;;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1期

7 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与产业的市场绩效研究——对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4期

8 孙早;刘庆岩;;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的绩效表现——转型期中国民营企业绩效表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9 吴金希;李宪振;;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8期

10 李德志,闫冰;中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Orr模型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雪湘;胡振华;;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经济效应分析[J];出版科学;2009年05期

2 陈羽;;市场竞争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3 何韧;王维诚;王军;;管理者背景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1期

4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定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5 王邹;;企业进入与利润率的关系研究——来自汽车产业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10期

6 陈享光;王志远;;2005年我国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7 张乙明;原毅军;熊隆华;;钢铁行业投资趋同的羊群效应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任曙明;康潇丹;王洪静;;业主损失厌恶对本土企业进入的阻止——对重大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的反思[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刘佳刚;;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10 黄健柏;陈伟刚;江飞涛;;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韧;王维诚;王军;;管理者背景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合资模式对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对中国轿车行业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3 钟耕深;赵卓鹤;段超群;;企业家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研究:一个多视角整合模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合资模式对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影响——对中国轿车行业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世新;中国发电市场的内生性进入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道信;中国石油资源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5 胡志刚;市场结构的品牌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德华;完全信息下垄断市场竞争均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白洁;中国装备制造业协同演化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章丽厚;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王丽平;科技型新创企业可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李文启;我国地方政府开放程度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朋朋;W公司研发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培养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田艳芳;退出壁垒与产能过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丹萍;外部关系质量水平对零售业营销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郭树龙;中国服务业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骁;企业家人力资本与西北地区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1年

7 沈婷婷;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痼疾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徐晓晶;有效解决中国造纸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尊强;浙江省中小家具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别慧丽;中国啤酒制造业产业组织分析及其对竞争力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豪;对中国竞争性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陈艳莹;;买方行为、社会网络与服务业的产业政策[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3 陈天慈;我国产业过度进入的结构性与策略性因素分析[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4 肖建忠;;企业进入行为的基本模型——中国制造业的案例[J];产业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5 张军,威廉·哈勒根;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杨蕙馨;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1985—2000年汽车与电冰箱产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3期

7 黄健柏;陈伟刚;江飞涛;;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8 曹休宁;田银华;江海潮;;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9 陈艳莹;原毅军;游闽;;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10 陈艳莹,原毅军;我国中介服务业自由进入的效率分析[J];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孝德;;要从发展新兴产业和增量战略上做文章——关于促进八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浙江经济;2009年10期

2 赵刚;;奥巴马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做法和启示[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21期

3 ;初显成效:宁波新兴产业正在崛起[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4 ;政策:孵化培育新兴产业[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5 ;江苏对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J];政策w,

本文编号:1870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70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9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