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量——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8-05-25 05:08

  本文选题:时序主成分分析 +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 ; 参考:《亚太经济》2014年04期


【摘要】:本文基于时序主成分分析框架,构建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测量模型,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在2002年至2012年的变化情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说明。
[Abstract]: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empor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 measurement model of the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established to measure the change of the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2002 and 2012.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whole, the degree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as obviously improved,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广西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成果
【分类号】:F114.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江;高晶;;区域合作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兆安;;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现实、目标、趋势[J];上海企业;2007年07期

3 吴立广;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及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J];世界经济;1994年01期

4 杨云母;论中国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的正确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5 封小云;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展望[J];经济前沿;1997年07期

6 孙烨,高元文;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港自由贸易区[J];南方经济;2002年12期

7 晓牧;区域经济合作“东南飞”[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3期

8 王永青;;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选择[J];中国市场;2005年35期

9 花文苍;;自由贸易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J];北方经贸;2006年03期

10 徐奇渊;刘力臻;;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文献综述[J];开发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中自然资源合理使用与补偿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Ulrich Volz;;全球失衡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邓峰;;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劳务合作中的劳动维权路径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洪泓;;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保障与外来人员劳务合法权益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文魁;;世界城市的地缘基础——华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易凌;林建原;;如何突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性障碍——基于长三角区域法规政策差异冲突的调查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滕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刘平海;;关于关天经济区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以泛蔡家坡地区一体化发展为例[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滕丽;;经济一体化区域的增长溢出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抓好整改落实 确保取得实效[N];闽南日报;2009年

2 青年学者、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博士 周敬之;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律支持[N];南方日报;2009年

3 本报评论员;推开机会之窗[N];丹东日报;2010年

4 记者 安静;钟山区携手水城县 共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计[N];六盘水日报;2010年

5 付成贵 记者 马怀华;我市考察组赴黑河考察学习场县共建经验[N];鸡西日报;2010年

6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考验中国能力[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杨川梅;东亚长期增长需推进结构改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周悦 王建峰 通讯员 范达;吴文化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大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钟小平;奏响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主旋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方方;奥巴马踏进“多极化亚洲”[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宇;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2 吴航;经济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彭际作;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凤玲;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志恒;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林丽华;独联体演进态势的交易成本视角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7 陈晓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环境[D];青岛大学;2007年

8 何谦;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日韩经贸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王微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刘小辉;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南北合作型自由贸易区及对中国的借鉴[D];武汉大学;2005年

2 余实;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园区产业选择与布局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辉;行政协议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刘春梅;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张浩;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省级政府间关系协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志华;NAFTA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何莉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8 张婧;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包珍贞;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合作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932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32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6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